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忘言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忘言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321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2020-11-12 14:56:26)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北宋京城是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汴梁西城有两个城门,南边为宜秋门,北边为阊阖门。大文豪苏东坡,就居住在阊阖门外的白家巷。

  苏东坡有一个儿子叫苏迨。这一天,苏迨的小儿子,忽然说道:“进来了一个可疑的陌生人,又瘦又黑,穿一件青衣服。”
  苏迨赶快让家人四处搜索,并没有发现这样一个人。
  不久,苏家老奶妈忽然发疯了,样子和声音都凶狠异常,仿佛衙门里差人的样子。
  苏东坡闻讯亲自跑去看。
  只听见老奶妈大声说道:“我就是又黑又瘦,穿着青衣的人。我不是贼,而是冤鬼。我要附在这个老奶妈身上,让她出去给我做巫婆。”
  苏东坡断然喝道:“宁可等她死去,也不让她出门做巫婆骗人!”
  又听回声:“你不许她出去,我没办法;只求做一小佛事,可以吗?”
  苏东坡丝毫不让步,坚定地说:“不行。”
  对方又说:“讨一杯酒和一点吃的,可以吗?”
  苏东坡疑心它耍花招,说:“不行!”
  又说:“讨一点纸钱烧烧,总该可以了吧?”
  苏东坡最讨厌这样的事,断然拒绝,说:“不行!”
  那鬼无可奈何,只好哀求说:“只讨一杯水,可以吗?”
  苏东坡叫仆人,说:“倒杯水给它喝。”
  老奶妈喝了仆人递过的那杯水,忽然摔倒在地,然后就苏醒过来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博学多知的苏轼是从不信鬼神的,直到死也如此。

  到了建中靖国元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号这一天,苏轼就进入了弥留的状态,弥留的状态就是说生命的气息还在,但是听觉、视觉可能还有触觉,以及一切的感觉正在慢慢地离开他的身体。这时候他这两位好朋友没闲着,这维琳方丈就在他的耳边大声地喊,说什么呢?

  “端明(指端明殿学士苏轼)宜勿忘西方”——周辉《清波杂志》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您这会儿还不赶紧想着西方极乐世界,你想着你就到那儿了。

  苏轼的意识尚存,苏轼喃喃自语地说

  “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周辉《清波杂志》

  什么意思?西方世界有没有我不太清楚,但是靠您这办法使这么大劲儿去,恐怕是不灵光,我估计用劲儿可能是到不了的,这不是个用劲儿的问题。

   钱世雄又出现了,钱世雄也凑他耳朵边说,说什么呢?

 “固先生平生履践至此,更须着力。”——周辉《清波杂志》

  说您平时不是吃斋念佛吗?不是信佛吗?您现在还不努把力啊?再多念它几遍,您就到了极乐世界了,您就得了大自在了。

  苏轼麻溜儿地回答了一句:

  “着力即差。”——周辉《清波杂志》

  这事用了劲儿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苏轼的回答再次印证了他的人生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就像他写文章,随物赋形,行于所可行时,止于所可止处。他回答完了钱世雄的问题,周围一片寂静。他的长子苏迈走上前去,把一片羽毛放在他父亲的鼻息的地方,那羽毛再也没有动过,苏轼溘然长逝,这一天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10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一代文豪苏东坡去世时的实足年龄是六十六岁。

  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

   孔子注重现实,不语“怪,力,乱,神”,始终把目光、精力和思想直接投射到现实社会。通过关注,深入研究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找出人类社会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之所以会出现的症结所在,然后用自己的思想体系来解决之。继往开来的路上,他有传承也有创新,但最终的方向也就一个,那就是帮助人变得更像一个真正的人,引导人们明明德,学会修己以安人,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儒家看来,如果真正澄明了自己的那颗本心,做到内圣外王,既能善待自己,又能善待他人,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对那些喜欢欺凌、嫉妒别人,却谄媚于所谓的鬼神的人,孔子觉得上天都是不能容忍他的。

   死不可知,生却是可以知的。不知死正常,不知生,正面学则不固,下学也能上达。如果是颜回,就马上会明白老师的意思。孔子言外之意很可能是说,——

   你和人相处好了,自然知道怎么和鬼神相处;你把生弄明白了,自然就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了。看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看得到的东西拓展开来,触类旁通,见微知著,闻一知十。

 季路问孔子如何去服侍鬼神。孔子说:“人都不能服侍好,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活着的道理知道得尚且都不够,哪里能知道死呢?”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