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元前72年,汉宣帝发兵铁骑16万分5路进攻匈奴,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与汉军一起攻打匈奴,这一战匈奴大败。之后汉军与之交战多次,匈奴往往不战而退。匈奴单于在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来汉朝向汉宣帝表示臣服,这对汉朝而言是百年未见之盛世,汉宣帝开心不已,不过随之而来也产生一个问题,就是该以什么样的礼节来接待来降的呼韩邪匈奴单于。诸侯之礼?还是比诸侯之礼低一点呢?
这个问题在汉宣帝时代也曾经过一番讨论,毕竟对汉宣帝而言,曾经地位相等的国家现如今向自己表示臣服,汉宣帝也拿捏不定,于是在一次朝堂会议上,汉宣帝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群臣。
丞相黄霸、御史大夫于定国率先发言,他们说:“圣王的制度,施予恩德执行礼仪,以京师为先而以诸侯国为后,以诸侯国为先而以夷狄为后。《诗经》说‘沿着大道没偏向,巡视各地把教化扬。相土赫赫多威武,海外同心来归向。’陛下至高无上的德行充满天地,光明普照四海,匈奴单于闻风仰慕圣朝的教化,进献珍宝来朝贺,自古以来第一例。接见的礼仪应像对诸侯一样,位次在诸侯之下。”说白了就是用比诸侯之礼低点的方式接待匈奴单于。
汉宣帝询问其他大臣还有没有意见,若是没有就照此办,这时太傅萧望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单于不是汉天子开国分封的,是地位相等的国家,应不以臣下之礼相待,位在诸侯王之上。四海的兄弟之族叩头称自己是属国,中国谦让而不以臣之礼相待,这正是谦谨的德行,谦虚则亨通。《尚书》说‘戎狄离王城四千五百多里’,言其招徕,恍惚无常。如果匈奴子孙后代纵有鸟窜鼠伏,断缺朝拜贡物,也不算叛臣。信用谦让行于兄弟之族,赐福流到无穷,这是万世长策。”
最终汉宣帝同意了萧望之的意见,命令礼仪官员用客礼的方式接待呼韩邪单于一行,并下令单于的位分在诸侯之上,谒见时称臣不记载。呼韩邪单于看汉朝如此的厚待自己,自是非常感动。到了汉元帝时代,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他向汉元帝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这也就有了后来昭君出塞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礼的重要性。
孔子有一次生病了,
鲁国的权臣季康子为了表示关心,派人给孔子送去了药品。这个赐药,接受药物的礼仪在古代书中没有记载,以此孔子比较为难,假如对照赐食的礼仪来受的话,则是在收下之后拜谢一番,立即尝一下,可是,药物不同于食物,在无法确定这些药的药性之前,随便乱吃很危险。但是,如果拒绝正卿的赏赐,同样不妥。
幸亏,孔子是一个智者,他用他的智慧化解了这种尴尬。他先按照赐食物的礼仪,拜谢之后,将药收了下来,但并没有立即亲口尝试,很真实的告诉对方自己没有立即服食的原因:“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所以不敢尝用试服。”孔子的这种做法,不仅表现出了对季康子的感激和尊重,也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自重自爱中保全了自己。
孔子生病,季康子给孔子赠送了药品,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同时说道:“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暂不敢尝。”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