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10-09 21:36:03)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天真作少年

“真想不通,堂姐每次认真去爱都没有一个善果,却每次在面对下一段感情时,依然是全身心如初般投入,她小小的身子,何以能释放出那么大的能量?她那么多无尽的勇气到底从何而来的呢?”我小时候不懂事儿,但当我亲眼目睹到堂姐所经历的那一段段奋不顾身,至情至性的爱情时,我都无比崇拜,我说不清楚我崇拜她的是什么,但我隐隐感觉到她身上有着某种极明澈透亮的生命修养和品格,那绝非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以此只好问爸爸。

爸爸没觉得其有什么,很轻松的跟我说:“我跟你大伯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我比较幸运,第一个真心爱的人后来就成了永久,也就是你妈妈。而大伯的感情经历则比较坎坷,他离过三次婚,错都不在他,——但分开后,大伯的前妻们对大伯没有过一句怨言,反而愈发的尊敬他。他们因为真心相爱(大伯自己一直是真心未改的,他还认为对方只要片刻真心过,也便可以叫真心相爱过)在一起,因为没有了爱而和平解散,大伯自始至终都没有亏欠过她们什么,爱的时候大伯没有保留,散的时候大伯仁至义尽,她们想要的,大伯都成全了她们。

我和你大伯小的时候,爷爷教给我们的第一本启蒙书是《道德经》,我还清楚的记得第四十九章里面有过这样一句,——‘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爷爷那时候就跟我们说‘精诚所至’,并不是为了‘金石为开’,‘精诚所至’只是本性使然,‘精诚所至’本就是做人最该有的样子。至于‘金石为开’那只不过是顺带的结果罢了,即使金石没有为之开,又何妨,人活在自性的莹彻里,灵府的纯真中,便是生命的最大价值所在。

你是一抹光,只要自身不熄灭,不自欺其本心,就不会觉得自己残缺,就更不会想到要向外去妄求要别的东西来弥补你,那么一切真的,假的,美的,丑的,都会被你从内心里照得通透。这个时候,该安心存在着的自然安心存在着,该走的也自然会走,此时的你就如同一面明镜。你内心越纤尘不染,你的世界只会越宽广,越丰盈,越至足,你当然不会因为那些自动被照走的人的离去或是背叛而受到什么损伤。

这个世上现在总有一个伪命题,就是什么‘爱的能力’,‘如何去爱’等等,其实,人生来就已自带良知良能。不蒙蔽自己的天性,自然即‘不虑而知’,‘不虑而能’,又何须向外去寻觅这些有关爱的虚无概念呢。

生于世,你且不管外人真假美丑,不论别人好还是不好,不去想别人是否完美,你自己足信并践行自己的真,并无所畏惧的用自己的真去面对这世界,便是至彻。学习,读书,生活,处事,其本质都是一个提升自己德养,完善自己品格,呵护自己纯诚的自修过程。正如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所说:‘不需要防备别人怕别人骗自己,只要恒常警醒自己不要欺骗自己的良知即可;不需要担心别人不信任我,只要恒常自己笃信自己的良知即可;不需要为了能事先察觉别人是不是在使诈,只要恒常让自己的良知醒觉即可。不自欺欺人,良知自然真诚无伪,诚实无欺,《中庸》说:“诚则明。”心中至诚,自然明觉;自信则良知无所疑惑而明觉,所以又说“明则诚”。明、诚相生,所以良知常存、常照,就像一面明镜高悬,万事万物在它面前也无法掩饰其美丑。(原文: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虑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