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问一答

(2020-07-31 22:33:06)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一路向北

    问孩子“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一般孩子会根据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来如实作答,可一旦孩子回答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时,大人们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孩子情商低,到孩子懂得回答“都喜欢”,“一样喜欢”这一类八面玲珑的答案时,大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竖起大拇指,说他真会说话。孩子的童真就这样被世俗这股虚伪之风于无形中给吹灭了。

    孩子变得圆滑,世故,被认为是高情商,憨厚,诚实却被人嘲笑,这是一个何其畸形的社会!

   孩子最需要成为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大人希望他成为的角色,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独立权,这个生命独立权中他天生自带最有价值的东西即是他的真,这种真大人是没有权利去扼杀的。而一个人一旦失真,他的整个生命其实就沦为了空壳,只是存在而已,只是肉体埋葬的时间迟了一些而已。大人们鼓吹的成熟,知事,本质上不过是精神志趣的早衰和真我个性的消亡,生命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精于算计,更切实际罢了。

   《中庸》中讲“不诚无物”,《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这世上,衡量一个人是否可爱的唯一标准,只有真诚;衡量一件事,一个事物的是否完美的标准,也是只需细察这过程中有多少真诚的成分。没有用诚心创造出来的东西,即是假的,不存在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回答“更喜欢爸爸还是更爱妈妈”这个问题时,应由孩子自己的真心作主,而不是去迎合社会,迎合外人,也许他今天很爱爸爸,明天则更喜欢妈妈,又也许他上一刻更爱妈妈,下一刻则更喜欢爸爸,只要他说的是内心实话,就是值得尊重的。任何一个选择,孩子总有他的道理,有时候他只是暂时还说不出所以然来,以此不要逼他,父母要做的是俯下身来去倾听,从孩子的回答中去深入认知孩子,去以孩子为镜反省自己的不足,进而让这个家里的每个人都能以修身为本,每个个体都能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完善,让这个家的基因变得更澄明,率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