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020-07-24 17:04:46)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有过这样一段外貌描写:“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南北朝的《裴駰集解》一书中引三国时文颖的原话,说:“准,鼻也。”《后汉书》描写光武帝刘秀时,曾道:“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唐朝的李贤注曰:“隆,高也。许负云:‘鼻头为准’。”许负同样是西汉人,也就是说在西汉的时候,“准”即是“鼻”的雅言,“隆准”在雅言里面,就是“高鼻头”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各个地方,各个时期的方言和官方话相关知识,没有看经史学家们的这个注释,很多人就读不懂古代的书籍,他们就不知道“准”还有“鼻头”这个意思。

  古代那么多古文注解家,训诂家,经学大师,他们做学问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即是能在方言跟雅言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他们既要懂各个时代的雅言,又要深知各地方的方言,所以,经学家一般都是语言大家。

  周朝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朝时期标准语的前身。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雅言,指中国最早的古代以首都地区方言为基础的通用语,相当于今天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周代文字,学的是商朝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中华文明早期的雅言是夏言。相传夏朝建都在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商朝建都地点也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据推测,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河洛语为标准音。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中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中心地区。汉族的本来名字是华夏民族。华夏这两个字具有很精深的内涵:华是衣冠之美;夏是礼仪之盛。雅言,就是夏言,即夏朝的官方语言。

   洛阳雅言,古称河洛语,河洛话,今称洛阳话,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其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自此,洛邑的语言就渐渐成为了整个东周时期雅言的基础。汉朝的标准语洛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春秋时期,孔子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据传,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此是非常看重。所以本章中,孔子就说他教读《诗》、《书》和公众场合赞礼时,都是用的雅言。
  
   孔子有用雅言的时候,比如教读《诗经》,《尚书》和执行礼事时,都用的是雅言。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