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行普通友人跟我说“伺候好了一个人的胃,这个人就跑不了了”,说完后,又炫耀他“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不屑道:“这个世上除了灵魂里的相知相爱外,其他一切用来维持感情的手段都是末节,我看不来。
我先前在一个曾经是酒店大厨的大叔家生活过一个月,给了生活费的。三十天之中,他大概有三五天会用心做菜,作出来的菜做出了他应有的水平,其余二十四五天的饭菜,可以说很一般,有时候甚至难以下噎,那菜看起来就是敷衍了事,做菜背后的浮躁心绪都能彰显在菜中。
他做得好菜的那三五天,一是一开始我去的第一天他有热情,二是中间偶尔他家来客人他想显摆一番。至于平常的日子,看着他弄出来的那普通不过,没有走心的食物,我都不记得他还有个大厨的身份。
何以至此?最根本的有两点原因,一是他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太过艰苦,造成了他长大后即使条件改善了仍是不改过去过于节俭,小气的习性,舍不得把生活过好一些。他家过日子完全是计划经济,一点生气和惊喜都没有,好像每个家庭成员也都早已习惯了担惊受怕,如履薄冰的活着,只口上不说而已。
我又想起了我另一个朋友,他当年创业时,穷到给员工发工资都还要靠刷信用卡的境地,但即使那样,他也没有亏待过自己,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撒得出去,放得开,后来他的事业也做得极好。而这位大叔造成如今这个局面,尽管说有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因素,但我觉得终究他也是个成人了,凡事要靠自己去修,自己不修,仍旧活得不像个样子,那就是自作孽。
还有,如果他娶回了真的爱情,那旁人也可以助力他完善人格,但可惜的是,他跟她妻子,根本就是搭伙凑合着过日子的那种,毫无相知相爱可言。
想想,人要在这种局面中混完大后半生,何其可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