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有个六十岁的大叔来书院应聘书法老师,还带了他的作品来,他一直提到一个他很重视的观点,那就是真正要把书法练好,其实是要整个文化素养一道提升才可以的,这个我倒很认同。历史上的大书法家们除了书法外,也多是兼具多方面综合艺能的。他身上这一点还不是我最敬服的,我最敬服的一点是岁月好像在他身上没有起到什么扼杀的作用,都六十岁了,提到书法里的柳体颜体,或是国学经典,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时,她热情满满,激昂澎湃,完全就像个老顽童一样。他说他还能演奏二胡,风琴,笛子,前面两个乐器我这儿没有,笛子是有的,拿过来,他当真顺手就吹起来了......
我一直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成了家后,都会在岁月中,烟火生活下被抹杀得面目全非。一个人如果在结婚前没有夯实笃定地立起人生大志向,没有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到后面就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去反观,认知,照见真实的自己了,因为到了这时,梦想,初心,天真的,幻想的,都得让位于生存,现实,成熟的,稳重的,不带一点商量。
我钦佩那些能抵挡岁月和世俗侵袭的少数,而那少数中,又有极少数是真能做到“至死不渝”的,比如杨绛先生接近一百岁时还在写《洗澡之后》,继续用温暖敏感的笔触呵护着几十年之前他长篇小说《洗澡》中俩主角所特有的那份纯洁友情,爱情。另外,还有至今仍健在的两位配得上称为“先生”的女性也给我很大触动,一个是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老师,她气质高雅,端庄大方,年过九旬,依然精神矍铄,谈到诗词时,那份与诗词一见如故,讲解时轻盈从容的心境尤其让我难忘。还有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七十多岁时,她还能保有自己的真情和热血,为孩子们创造出那么多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宛如新生的《新学堂歌》。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以一个灯泡的身份,去跟一对老同窗情侣逛街,他们俩要选结婚用的三金,我本不想去,他们硬说让我跟着学着点儿,反正以后也要经历的,不得已下我才只好舍命相陪。其他的过程我早记不清楚了,但当时那个女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有两个细节让我至今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一个是她男朋友给她选一个五万多的戒指时,——五万的戒指大概在那个店里面只能算中低端,当时她那脸上露出来的不屑,不满,甚至都有些不客气了的眼神,我看后直打起冷颤来,他们俩可是爱情长跑超过十五年的人,天天晒幸福的,真真没想到在物质与虚荣下竟如此不堪一击。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选项链期间,柜台服务员给她推荐了一条高档的黄金时尚项链,她却冒出一句“铂金是永恒的,我要选铂金的”,——就是这句话,不仅他男朋友惊到了,说:“你读了书的人,怎么也信这些广告上的话?”我当然也更是被震慑住了,——世界上还有如此无知愚昧的人!!!当时我即先出去了,一路上我就使劲的想,——太阳是永恒的吗?月亮是永恒的吗?《道德经》是永恒的吗?《论语》是永恒的吗?......我居然不知道什么是永恒的了。
我想不出什么是永恒的,但我知道杨绛先生的小说,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诠释,谷建芬老师的音乐,几百年,甚至是千年以后,肯定还是会有人看,会有人听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