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救孩子

(2020-05-16 14:43:56)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一路向北

看到一些老师动不动就把自己对一些明星的喜好强加给他的学生,我在对这些老师的无知和愚昧感到反感之余,更为学生被强迫生活在这种无法逃离的狭隘教育氛围里感到痛心。

由此,我也油然想起了我学生生涯中所遇到的三两个恩师,那样一个信息还没有今天发达的时代,他们开明开化的育人思维,至今还让我受益匪浅。

高一那会儿,班上有不少同学痴迷于琼瑶剧里的那些明星,课内外时不时嘴里就哼着那些明星唱的歌。语文老师冯老师知道了后,在课上讲到一个知识点时,顺带就把话题扩展到了这上面,他只一句“那些东西有什么!我跟你们说,把你们拿去训练几个月,你们任何一个人都会唱得比他们好,演就更不值一提了”,就这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瓢很及时的冷水,很顺势的就把一些同学们盲目追星的那种浮躁给扭转了。后来,有很多同学们在回忆时说,他们也是自那以后对明星和娱乐圈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仅关注那些八卦的心思少了,而且当别人鼓吹某个明星,迷恋其作品,或是媒体上报道某个明星所做的某些事时,他们也能有一双清醒的眼光不人云亦云,保持住自己的定力,和看事物的独立穿透力。

同样是高一那年,我还遇到一个很好的历史老师,只可惜我现在连他的姓都不记得了,但这没关系,想起他常说的那句话,他的伟岸形象立即就能浮现在我眼前,我很感恩他。

他常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呢?那就是每当他深入点评到某个历史人物或是历史事件时,他总不忘在最后补一句“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就这一句话,“老师”这个称谓下的人所该具备的某些必要素质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以为这简单的一句话至少包含了两种了不起的人格。

一个证明他是一个对学问下过真功夫,有自己独立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老师,而不是像很多其他照本宣科的老师一样,仅仅是体制内的一颗螺丝钉;第二点还证明了他是一位懂得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老师,他全力呵护着学生的自由思想权,绝不会轻易把他自己的想法,价值观,蛮力强加给他的学生。

大一那年,在人文讲堂听各路大家来做主题人文演讲那会儿,其中一个性格鲜明的外校教授,我又忘了他姓什么,然而,他在回答有一个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时,他那笃定的样子,一直到如今,我还记忆犹新。那个学生问的是:“到底什么习惯才是我们学生最该养成的?”教授二话没说,很从容的回那学生:“独立思考,当然是无惧权威的独立思考”。

......

很真实的说,以上这样的师者真的是不多见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如今的很多老师开始注重讨身边领导,学生,家长等所有可能对他有好处的人的喜欢,他们这显然是在向“乡愿”这个方向发展,何谓“乡愿”?

乡愿,本质上是指那些隐藏得极深的伪君子,用钱理群教授的话说,即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伪君子看似人很好,圆稳,实际却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趋炎媚俗。他们平日里想迎合,迁就,巴结,奉承所有人,为的只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习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八面玲珑。

《孟子·尽心下》中把他们这类人说的最是明白——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通“愿”)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 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用现在的话说,即——

万章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好好先生呢?”

  孟子说:“好好先生批评狂者说:‘为什么这样志大言大呢?言语不能够和行为相照应,行为不能够和言语相照应,就只说“古之人!古之人!”’又批评狷者说:‘为什么这样落落寡合呢?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做事,只要好就行了。’像宦官那样八面玲珑,四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说:“一乡的人都说他是老好人,他也到处都表现得像个老好人,孔子却认为他是使道德败坏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是啊,这种人,你要说他有什么不对,又举不出例证来;你要指责他却又好像无可指责。他只是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忠诚有信,行为好像清正廉洁,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自己也以为很不错,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合于尧舜之道,所以说他是‘败坏道德的人’。孔子说:‘厌恶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杂草,怕的是它搞乱禾苗;厌恶花言巧语,怕的是它搞乱正义; 厌恶夸夸其谈,怕的是它搞乱信实;厌恶郑国的乐曲,怕的是它搞乱雅乐;厌恶紫色,怕的是它搞乱正宗的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的是他搞乱道德标准。’君子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让一切回到正道罢了。回到正道,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老百姓振作起来,也就没有邪恶了。”

说真的,如今的教育环境真的很阴暗,吃人的社会,吃人的教育,妄人和资本当道,想要立起一个真正的人来,绝非易事,有良知又有远见的父母,老师,仁人志士少之又少,但我还是愿意去笃信这少数醒着的人,如星星之火,总有一天会燎燃起来。

10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的最后,发出的那声痛心呐喊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