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故事,析字源,轻松学《论语·八佾第三》,什么是“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2020-03-20 20:29:27)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于晋文王的宴席上肉照吃,酒照喝。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皇上,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他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身体不舒服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而在葬母亲的那天,阮籍独自一人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看到母亲时,他口里只是大叫:“穷矣!”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悲痛到吐血的地步,身体大受损伤,衰弱了很久。

   后人说:“阮籍才是真正的至孝之人啊,他从不活在外人眼中,而是活在他真实的本性里!”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即礼的外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颗真诚的心,即使人们看起来你不遵守礼,你的所作所为也照样能感天动地的,相反,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在礼上讲究繁文缛节,讲究排场,但内心里从没存在过一分真正的恭敬,那才是可怕的,就像很多人在父母丧礼上哭得像模像样,但他只是在完成一个任务,一个程序,一个仪式一般,一旦事情完了,他立马就变成个没事的人一样,嬉笑不断。

  林放是孔子的一个弟子,他向孔子请教礼的根本,孔子大吃一惊,因为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世间人早把礼仪搞得很繁琐,很形式化、很虚伪了,早没有人会去注重礼的根本性的问题,以此,孔子就赞扬他:“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
  
   礼之本是什么?诚敬也。培养敬畏之心,严谨之态,肃穆之情。《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在孔子看来,“礼”是以真诚,饱含敬意的心境为基础的。这就好比孔子曾说过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宋儒范祖禹说:“夫祭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礼失之奢,丧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随其末故也。礼奢而备,不若俭而不备之愈也。丧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之本。”


  “戚”的本字是“尗”,金文中它是由一个代表“武器”的“干”和一个表示叹息的“兮”的省略,——“八”字组合而成,原始本义表示执干而舞,哀号叹息,引申为“恭敬肃穆,如履薄冰”。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问得好,你的问题意义重大!礼,与其追求形式上的繁杂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考虑得很周全,倒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