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则,听故事,轻松学《论语》,什么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020-02-19 21:19:41)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青春逍遥游公众号我从书中来公众号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
分类: 我被教坏了 |
不料被孙悟空发现,一个筋斗跳上南天门,向天王借来辟火罩,罩住了唐僧与白马、行李。那悟空只吹了一口气,便一阵风起,须臾间,风狂火盛,把一个观音院烧得处处通红。
老和尚弄巧成拙,不但没得到袈裟,反而把寺庙烧个精光,没脸见人,便一头撞在墙上自杀了。
简单来说,欲望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其他的都是贪婪,而志向则是人精神升华的标志。欲望容易毁灭人性,志向则容易上升人格。上面故事中,显然,金池长老所表现出来的是欲望,而唐僧师徒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则是志向。
鬼谷子《本经·养志》当中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欲望跟志向是彼此影响的,欲望多了的人就不能持志,要想立大志,首先就要降低欲望。
《淮南子》则直接点明“嗜欲”有害于“人性”,称“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在养生方面,《淮南子》更告诫人们“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庄子直言:“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拙。”老子也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苏东坡更是总结道:“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由此看来,我们就可以轻易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一个人假如被分外的欲望牵制住了,过于注重衣食住行,而忽略了内心的养志,本性被蒙蔽,到最后必然就沦落为平庸,甚至坠入到万恶的深渊。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十分饱足,居住不求过分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多贴近有道德的人,这样也可以说他是个好学之人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