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见梁惠王,给梁惠王带去了什么?

(2019-10-24 17:00:38)
标签: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读原著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孟子初次见梁惠王时,其一来就对王当头棒喝:“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为什么用“当头棒喝”?原因很简单,当一般的人千里而来给王提供谋略的时候,都会重在教王对外要怎么样,而孟子则直接反其道而行之,——治国的核心不是治人民,管人民,而是治自己的心,先看看自己和自己的官吏团队是否有一颗仁爱百姓的心,是否信义著于百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如果有了这个,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孟子再一次见梁惠王时,用周文王的例子抛出了“王不能独乐,要与民同乐”的道理,这其实还是他上一次教王要有仁心的延伸。通过文王纣王的对比,孟子明显是在从侧面警告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到第三次见梁惠王期间,他则向王提出了跟他前辈孔子所讲“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类似的政治思想,此外,还有劝王要加强学校教育,大兴孝悌之义,总之这些都是行仁政的一部分。


  第四次,孟子直点“苛政”带来的危害,这种东西杀人不见血,实行“苛政”的人,犹如率领野兽来吃人,有一颗野兽般的心,如何配做一方父母官?
  

   孟子最后一次见梁惠王,是在梁惠王“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梁惠王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孟子依然不慌不忙,用自己的信仰帮助王重拾中兴国家的信心,并在强大的理论支持下给王开出不少具体方子:“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最后以一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作结,既点明中心,又首尾呼应,真可谓用心良苦。


    这之后,梁惠王确实采取了“废逢忌之薮以赐民”,“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等惠民重农措施,魏国在他手上还有过一段辉煌历史,——“梁君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


   梁惠王82岁终,算得上是一位极长寿的王。到他儿子梁襄王上台后,孟子也见过这个人,但孟子对这个新王并不怎么看好,《孟子》中记载孟子对梁襄王评价的原话是“望之不似人君”。


    孟子五见梁惠王,秉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带着“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的性善论劝王正心,爱民,进而实行仁政。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和系统化 ,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关系,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并把它扩充发展到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仁政”的理论根基是统治者对人民要怀有十分的敬爱心,以及深广的同情心,这一点和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仁”也是同出一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