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2019-06-18 14:37:05)
标签: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一路向北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妹跟我说起她的烦恼,我听后,很是不好回她什么。这个世上总有些人是听不得真话的,比如我这个学妹,她习惯了那种有人捧着她,宠着她的成长环境,以此,她敢于正视真实,直面事实的内心就不够强大。而我又不想说假话,所以,在她面前,我就只能默然以应。

  过后,我想想,她的这个烦恼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这种毕业季。

   她说她想跟她的男友分手,主要原因是她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他的男友却仍旧东冲西撞,一直没有找到他满意的事儿。学妹让家人托关系给男友介绍了一工作,最后男友还是觉得不喜欢而悄悄辞了。以此,她就觉得他男友不够爱她了,——为什么你就不能为了我而去忍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呢?况且,你目前又没有找到比这个更好的事!

    再加上见识到了外面花花绿绿世界中诸多的所谓成功人士,这个学妹更是大受影响,她便想跟这个跟她在大学谈了四年的男友分手,理由很简单,——在这个男友身上,她看不到未来,她说她男友不上进,不能给她所谓的安全感。她男友听后,很平和地说:“立业总需要时间的,难道就因为目前这一点工作上的不如意就可轻易否定我们曾经对这份感情的所有真心付出吗?难道就因为一时的坎坷便能断定一个人长远的前程吗?分手这个事儿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以后回忆起来,这得是一个有尊严,一个发自内心的源于不爱了而生发出的分手,——唯有这样,才真正算得上不曾辜负过往那段美好的青春。”

  其实我以为,说到底,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一定的时期,或是某种不可说清的缘分里,过了那个时间,或是没有那个缘分,任何结局,都该以平常心看待。《孟子·离娄下》中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真正人格澄明,高亮,独立之人,是永远都会怀有一颗孩子般的心的。《庄子·渔父》中亦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亦或是其他类的感情,它们之所以淡化了,甚至灭亡了,这个事儿本身跟那些虚无概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背后的本质原因其实只有一点,就是——人失去赤子之心后变世故了,庸俗了;人不再诚于己后,变诈巧,虚伪了。总而言之,即是这个人的内在生命,或是说他的生命价值早死了,只不过是其肉体埋葬的时间稍稍延后了一些而已。

  由此,我想到《红楼梦》,想到《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以世俗标准看,她条件已够好了,——无论外貌,财富,还是待人接物,生活管家,她真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实打实的白富美,能给男的长面子之人了,可这样的一个人,却为何屡屡让宝玉感到不爽?为宝玉做再多也进不了宝玉的心?用《红楼梦》中的原话来解释,那叫:“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劝他上进,求取功名),(宝玉)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引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闺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而对比来看,林黛玉在宝玉心中则是:“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劝他上进,求取功名的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薛宝钗对宝玉那根本就不是爱情,而是一种投资心理,是自私的,她希望宝玉以后富贵腾达,并不是为了宝玉本身,而是为了她自己日后嫁给宝玉时能有所谓的光荣感与安全感,而林黛玉则不一样,她对宝玉的爱是纯粹的,是干净的,是孔子评《诗经》时所说的那种“思无邪”,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序言里所说的那种“至情”。薛宝钗爱宝玉是希望改造宝玉,努力要把宝玉变成她愿想中的样子,而林黛玉爱宝玉则是爱宝玉就是宝玉,——宝玉做最真的他自己,做最本性的他自己,这才是她最愿意看到的。这种本真的宝玉以后很可能无名无利,也很可能是不为他人和世俗所认同的,但那对林黛玉来说,没有一点关系,那些外在和外界的东西在林妹妹眼里全属浮云。

   宝玉和黛玉俩无论何时何地,见了对方,就都像见了另一个自己一般,刹那间即会忘了时空,也忘了天地。他们两人在一起时,总不缺那种心有灵犀,似曾相识的好感,一如他们初见时那样——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话再说深一些,仿佛就剩下——不真诚的人,是不配拥有任何人世间的美好感情的,唯有真诚的人,才配拥有真正的爱情,友情,亲情。而整部《红楼梦》中,只有两个极致真诚的人,他们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