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人格魅力是:英雄气鲜明(曹操曾对刘备直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百折不挠,弘毅宽厚,以德服人。
尽管选择跟随刘备的那些人很多都是奔着未来的好处的去的,——他们觉得刘备可成大业(“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陈寿在《三国志》
里却只是说他其实并不是想图什么利,而是为了避免被曹操杀害才不得不去组一方势力以自保)。但刘备自身还是有很多东西能让这些兄弟们甘愿为他赴汤蹈火的,是什么?是他平常所施出的仁德所积累起来的民心众望,这些是他除了作为皇室后裔之外的第二大政治资本,——可最重要的还是人格资本,这种东西可以说是那些追随刘备之人所看重的刘备的潜力,但同时,这正也说明刘备确实是个有仁德之人,一时的仁德可以演出来,但长时间的仁德一定是要有先行的品格基础才可以。
他的仁慈纯厚不止于百姓,后来为兄弟关羽复仇,以及“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举国讬孤于诸葛亮的时候,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说得最切: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主,全忠仗义;为臣,富国安民”,——尽管他这个理想格局不高,甚至像“只反贪官而不反皇帝”,“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都只算是愚忠,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兄弟愿意终生追随他?是他身上的那种信字当先,义薄云天的高亮人格,——这种东西是江湖上的王牌,他却能将其发挥到极致,这也是为什么到他被朝廷奸臣害死后还有几个兄弟愿意主动跟他一起赴黄泉的原因所在。
《西游记》中的唐僧,他胸怀天下,爱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他是想真心想度众生的。“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这种对信仰的坚定,是整个西游路上的核心精神支柱,假如没有了这个坚定信仰所带来的凝聚力,感召力,即使徒弟们本事再大,他们一行人也还是会半途而废,各自走散,成不了事的。
......
综合来看,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首先是要有一个不缺仁德,信义,对理想或是信仰极其坚定的领路人的,这个领路人可以少一些智勇,智勇可以由追随他的人代替,但那主要的仁德,信义,以及对理想或是信仰的极其坚定,这几个东西在领路人身上是绝对少不得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