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当年说的“三十而娶”,按照平均寿命的时代背景来说,应该相当于如今的五六十而娶,——这个年龄正是当下一般人退休的年龄,也正是一个人业立起后,及时“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最佳契机。
为何这个时候是结婚的最好年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时是生命收尾的时光,可深入挖掘的潜力已经不大,结婚继嗣等本能之事放在此时,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这个时光之前,人生最精华的部分就应该被全力用来发挥自身最大的生命价值,以最从容的身心状态去挖掘,去率性,独立做自己,将生命最好,最无价的精力用在内心真正所好的事业上,正所谓“好钢当然得用在刀刃上”。这一段时期,也是最好的花期,过去之后,剩下的一些余时便可用来享受风花雪月,天伦之乐,用来传承自己创造的,或是笃信的某种文化或精神,——此种生命活法,何其有先见之明,有道理,又何其符合人的特性,何其可乐也,只可惜知之者,行之者真的是太少太少!
假如过早的结婚,过早的被用烟火生活磨去棱角,过早的进入所谓稳定的舒适区,那此生自然就过早的止步入衰了,自我价值还没挥发出来就老了,自我还没有实现几次大的更新和超越就变得行尸走肉,行将就木了。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什么是心死?依我看,心死就是生命精力被各种生存,繁殖等末节之事,之嗜欲掏空之后,心无处安放,没有足神的宅可住了,便是死了。
生存是个很大的事么?天地自创造人类以来,从没有薄待他过,强大的生命力是人人生而既有的,哪需要把眼光一天到晚执着,狭隘在‘活不活得下去’等一类‘杞人忧天’的臆造,意淫之事上。真正能杀人的很少是“生存”,而多是“无尽的欲”。
结婚是个很大的事么?显然不是,其本质不就是繁衍传承么,这是动物本能不学即可做到的,哪需要上纲上线的把它看得如此之重?有人一定要让它在生命精力,价值中占去过多的消耗,——这才是真的是自作孽的无可救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