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富豪榜,以后你们就别来见我了。”这是一个大学教授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对学生们说的话。
“你们混出名堂,至少也要到四十岁吧,呵呵,到那时我都老了。”这是我一位中学老师在我们毕业前说的话。
“我带过的哪个学生参加什么大赛得过什么大奖,我带过的哪个学生考了何其高的分,过了什么线,我带过的哪个学生曾经如何如何......”这是芸芸众老师在开学带新班之际常用来宣传自己的惯例套话。
......
对于这些人,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这么讲:他们全是一群自卑的荒诞者。
说到源头上,“老师”这个词根本就不是一个专职的工作称呼,凡是把这个当成了生命全部的,无不都是一些把此当谋生饭碗的生命潜力垂危者,或是以此为暂时跳板的商业投机者。“教育家”这个词更是个虚伪的词,试看,历史上有几个圣人是教育家培养出来的,没有,一个也没有!以前的先生,个个自身即是大学问家,如今的老师,竟然堕落成了职业谋生者中的一员,这是何其的悲哀!
孔子一生的主业和重心是整理中华上古文献,传承创造中华文明,教弟子只是他的馀事,是他学有余力下顺带的事。其他的诸子百家也莫不如此,他们都是在自己有独立学问研究,独立思想开创的核心事业之馀上,顺带地去影响一些后生而已。而去他们门下学习的人,学的也并不是书籍理论上的那些文字,而是潜移默化到诸子们身上那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借古开今,独立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内在生命特质。最牛的老师,该如老子所言:“行不言之教。”最善学的学生,应如王阳明所说:“学其心。”
一个老师,没有自己的独立学问,这个老师跟“器”无异,他所能做的事早晚会被智能机器人全然替代。
一个老师,教书时如果寄希望于“学生以后会报答我”,那说明这个老师的人生本就是窝囊的,原因很简单,只有自身没有底气,没有真功夫的人,只有自身不强大,不厚实的人,只有自身以为自身前途有限的人,才会在外人身上有所寄托。
一个连独立的自己都没有的人,一个常使着心去做事的人,即使他再刻苦,再勤劳,也是得不到多少人真正尊重的,他可能会获得一些虚名,或是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报以其一些小的好处,但归根结底来说,他是辜负了天地,辜负了父母的,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其生命状态完全是扭捏的,是逆己之本性的。
生命最高的境界是先做真自己,至于其他的,都是顺带品,一个人假如一生只汲汲于那些顺带品,而丢失了真的自己,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这不是缘木求鱼是什么?这不是轻重不分是什么?这不是浑噩愚昧,那又是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