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雨天,山涧中一条小溪偶遇了一口水井,溪水便笑井水:“井水大哥,你天天呆在这一个地方,怕是不怎么舒服吧?”井水淡然回道:“此心安处,即是仙境,你难道没听说过么?”溪水仍笑道:“话虽这么说,可我总觉得你还是少了点什么。你看我,一路遇见万千景象,那其中有多少说不尽的丰实,道不完的多彩,是你想都想不到的。”井水听后,依然不慕不羡,不为所动,“景由心生,心明自然处处是风景,心彻自然囊尽六合内外,何必非要求远而舍近?有一种人生,叫‘不出户,足以知天下’,说的正是此理。”
溪水顿了顿,又反问道:“我日日更新,遇热蒸发,遇冷凝结,没有一刻是滞旧的,你呢?你心如何澄?你心又如何彻?”井水泠然道:“我与你本质一样,只是你的活水在流动中演变,我的活水在宁静中更迭,你走得远,我沉得深,你在动中升华,我在静中自化,我们是殊途同归。”溪水不解道:“我一心只要流向大海,你却在原地不动,我们怎么叫殊途同归?”井水拈须一笑,道:“你哪来的一心只要?你是自然所向。倘若你真的要生出一份刻意的心来,那你可能早就折腾枯干了,正因你是无心而为,才得以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才得以顺势得道,——因为道亦是无心的。你归的从不是海,而是你的本性,归向你遇热蒸发,遇冷凝结,无所私而无所公,顺自然之势,不趋利亦不避害的本性。”
“我好像懂了点什么,我的滋润万物,冲毁房屋,都不是我有意为之的,我本无善亦无恶,是吗?”溪水恍然若有所悟。
“很是,阳明先生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想人的修身过程只要把这四句倒过来就好,——‘为善去恶是格物,知善知恶是良知。有善有恶意之动,无善无恶心之体’,格物后见良知,良知后见意生,意去后见本体,其简单如此。无善无恶即是无私无执,即是未发之中,即是赤子之心,即是人之初,即是性之初,即是天理(人人复归于天理,则无善无恶,人人无善无恶,即是这世间最大的善),即是上善。‘水若上善,上善不善,是以有善;水若上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讲的也是这个。”井水话音刚落,溪水刹那间幡然大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