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忘言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忘言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520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成都

(2018-02-11 08:03:20)
标签:

杂谈


      也许是看腻了不少作者读一座城只读它景点的缘故,后来我但是看到此类起笔,便即不再有继续往下读去的冲动。我以为,一座城最具真相的地方绝不是从它的几处景点就可以看得出来的,何况大多数景点都是面子工程,或是被利益绑架,或是专门用来哄骗游客眼睛的,想从那里面读出一座城市的内核,简直是痴人说梦。
    那读一座城该从哪里入手?——自然是平常的邻里人家,常见的街头巷尾了。
    如成都,给我体会最深的绝不是官方给出的,众人共识的那十大著名景点,而是我所在院子里的几对大哥大姐,几个小孩,几位老人,以及几幕天天可见的充满地道蜀地烟火气的凡人生活场景。
     隔壁有一个小姑娘嫁了人当了妈后,喊她自己的妈妈(也就是孩子的奶奶)时,完全听不出她已是一位成年的人母,她的声气活泼通透得依然如一个孩子。生活,家庭,角色的转换,这些能将常人改变得体无完肤或是压得常人喘不过气来的东西,似乎对她并没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她童心未泯,锐气不灭。一个老鼠从她面前突然经过,她吓得大哭大叫之余,还会第一时间冲到她妈妈房里去报告,紧紧依偎在她妈妈身边,以寻求一份小时候就惯有的抚慰——来自亲妈那儿的抚慰。每每这时,她妈妈也没辜负她,更没把女儿当一个成人来看,而是会极有耐心地像哄小孩一样哄她,直到她不再恐慌为止。她也是个很孝顺的小棉袄,我看到过好几次她对她丈夫“拳打脚踢”,但我从不见她对她妈妈有过一回的不敬,相反,很多个天蒙蒙亮时,我都能隐约听到隔壁一个极热心的喊妈声准时响起——不是别的,那正是女儿于上班之前给她妈妈送去一份她亲手做的热腾腾的披萨饼呢。
     老人们,即使是这里拾荒的老人,他们也不过分苛扣自己,几袋子塑料瓶换来的十几块钱,他们也愿意顺路在小摊小贩那儿换些时令果子,或是专门去小店里买一些零食,又或是去一趟菜市场,这一天多盘几个小菜……反正,不能亏待了自己,在他们眼里,好好生活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这里的人,去超市,绝不是先列清单,买完即出的那种程式化的人,他们去超市很隆重,是一种真正的“閒逛”。我好几次看到他们去超市前,都是先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极郑重地把自己装扮一番后,才肯出门的。生活中那些自起自发的仪式感,有时候代表的不正是一种“不敷衍,不将就”的人生态度吗?
     蜀地女子直,直言快语,少有说话绕弯子的,心机婊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土壤;蜀地男子又多会一手好厨艺,他们是真正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蜀地小孩比其他地方的小孩幸福,一般来说,大节日,小周天他们都是不补课的,即使平时补课,他们也没有别的地方那么功利——以应试为主。他们偶尔上的也多是美育艺术与传统国学一类——正如古蜀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样,这方土地上的人民文化修养深厚,教育识见与收放方面,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之家长们来说,也要长远,自由得多。他们活得悠闲,从心,也只是其敬重文化背后一种顺带的外象罢了。
     小周天,大节日,一家人做什么呢?用当地方言回答,就两个字:“耍去!”宋周邦彦的词“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写的应该是蜀地姑娘吧,那种具有“翠黛长颦偶幽怨,慵妆贪耍显娇憨,”双面美的女子,我也确实只在蜀地看见过。“耍”这个字自带着一种“舞”的涵义,蜀地人是真正地能把生活舞起来的人,而且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往深处说,甚至是有了诗意,有了艺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书
后一篇:回乡偶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