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我一直弄反了

(2017-10-23 21:02:22)
标签:

杂谈


  改一篇学生写给她爸妈信件的作文时,见她末尾直接留了个自己的名字,前面什么都没有,很是生硬,我便提议让她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个“孩儿”。到她将我给她改的所有地方都改好后交给我,我复查时,见方才那最后一个建议她并没用上,然而,她很中规中矩地在其名字前加了“你们的女儿”几个字。我笑了笑,并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她这样做是符合写信法则和考试大纲的,她甚至觉得她自己改地比我提议的那个还要正规。
     此处先且搁着不谈,说说她写信的内容吧。
     她的信里面从一开始直到结束,全离不开那些刻意的雕饰手法,比如多用排比,比喻,那些用滥了的浅直抒情大白话也被她反复改头换面地继续用。古语有言,“直而无敬者绞”,讲的就是直而无诚的话是毫无美感的,听了只会让人身心不适。追求浮华辞藻的同时,她也不忘在信的最后添上几句没有任何诚意地以用来收尾地感恩一类的既精巧又大有总结效果的面子话。
     尔后,我想想,如果我是她的爸爸,收到孩子这样的信,怕是要失望的。这里面除了读起来通顺和表面好看外,背后实则全不见一点真情,不写强写,不有强有,无感强起感,无病假呻吟的东西到处都是。我把孩子最好的人生时光借给学校,学校教给孩子的居然全是这些华而不实的空头形式主义。孩子没有被育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反倒是退化成了一个只知道专攻“如何造作讨好他人,如何心巧圆滑地去适应外界,怎样才能考到更高分数”的机器,不断揣摩迎合体制口味和步步贴紧应试规范竟然光明正大地变成了孩子们在学校的日常!
    ……
    我几乎不敢再想象下去了,我只愿这些孩子能早一日走出被体制收编的牢狱,能早一日跨过迷茫,脱去矫伪,迎回原初那个最本真的自己。自私一点地说,幸亏我的孩子还没来到这世上,否则,我绝不会让他掉在这群无自性,无真识,低修养的寄生虫(既得利益集团)的毒嗜之下。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庆幸的,我儿时读书的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并没有完全被“现代通信科技”全部攻陷,否则的话,我也猜不准自己会不会也变成跟这个学生一样,把写信当成了一项任务,一个作业,一门沦落到极重视“术”的功课。
   每年回家,我有空无空都会时不时把念书时写过的那些信(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的应有尽有)拿出来看看,每看一回,心中都会自生出一种莫名的触动。那一文一字下流动着的是朴素与真实,诚敬与自然,读信人在读时,也许早忘了这是信,早忘了自己正在看信这回事,更不会在意到什么“主题,格式,标准,要求,字数,文体”这一类役心虚伪的东西了。
    现在不仅学生写不了信,家长同样不会。他们那一辈人读书时还是会的,只是到后来被生活,被现实,磨坏了,被功利,被虚荣,泯灭了,无形中渐渐地堕落钝化,他们自己却毫不自觉自知。
    我儿时爸爸不在我们身边,我们打开他寄给我们的信时,直亲切至如见其人。读他写给我们的信时,那种兴奋感,自豪感,被长辈深深宠爱的幸福感简直无以言表。尽管那一两张纸能承载的笔墨有限,其内容也多是如天地一般无藏,如水一般平淡的家常,但我们没有哪一回是看了一遍就放下的,如同陈年老酒一样,一时品过,奇香无比,再时又品,香远益清,又时再品,历久弥初。
    ……
   一直以来,我都是很真心的把自己所体悟到的好东西教给学生们,可后来某一刻,我幡然大悟,并不是我给了,他们就能接受,并保持住。并不是我有了,他们就能照葫芦画瓢地立马拥有。创造文明的是人,会思考审问的是人,能吟好诗写妙文的也还得是一个真正的人!原来,我以前观到的多是边枝末节,最根本的东西竟差点被我完全忽略掉了——“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做任何学问之前,你得首先像个人才行,你得先把坦荡独立的人格树立起来,才有下一步可谈!否则的话,全是缘木求鱼,全是纸上谈兵,全是竹篮子打水——徒劳一场。可树人是一蹴而就的事吗?我们有一句老古话是这样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