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坐在我旁边靠窗的是一位老爷爷,带着一个老花镜。他手里拿着书,正一动也不动的聚精全身的读着……
好多年没见过像他这般认真拿书的老人了。
小的时候,每个有太阳的日子,总会在湾里一户人家门前,碰见一位好读书的老爷爷。他坐在一张老式的古典木椅上,将书中的内容正好铺在一片明和的阳光下,自己上半身微微前倾,一手握书,一手翻书,极投入。倘若读到兴浓处,他嘴里还会经常不亦乐乎的哼出声来呢。
我们那时还小,尽管不懂他读的是什么,但想到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在孜孜不倦的读书,心里对他也早油然地生出一份佩服与敬意来。
……
成长路上,爸爸在对我们的教导中,经常会提到“行千里路,不如破万卷书”一类的话,我一开始还不能明白,但他说多了,我就渐渐学会独立去思考这话中的内涵,终于有一天,我似乎懂了点什么。也是从那时起,有一种东西潜移默化的注入到了我生命里,再也没有离开过。夫子讲“博学而笃志”,理学家们说天天读书才有源头活水,文艺家视读书为灵感基底,我没想过那么多,一路走来,只很明显的感觉到,读书真的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于书中忘我的那一刻,大有一种“万事不是事,万相皆非相,翛然禀性往,翛然禀性来”的超脱和轻逸。
人,如果终其一生,皆系于食色,疲于柴米油盐,役于衣食住行,那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异?人本该有人不一样的活法。
……
公交车远去的背影逐渐消失在马路上,透过玻璃窗,依然能清晰的望见那位读书老人,他丝毫没留意他身旁的客来客往,他的世界里唯剩下书,一本与他天人合一的书。不论是对景里自化的人,还是对景外赏景的人来说,这都该是何其地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