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爱情如果是被犯上(对父母不孝)和背叛(如动物般轻易放纵放情)这两种情况逼上了决绝,那也很是理所应当,很是天经地义,丝毫不必存一点惋惜。
随着阅历日趋丰富,我现在又在此上增加了一条:如果有一种爱情会被现实打败,那这样的爱情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同样不用悔恨,更无需可惜。
这里又得说到远处了。
为什么先秦诸子不论爱情,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诚,是家,是天下,至少也是婚姻,这比爱情要根本得多。人生天地间,若是滞迷在一个以欲望为纽带的爱情,只多少年?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踢除青少年,踢除老年,也就没多少了。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而婚姻不同,夫妻不同,家更不同,这些都是从一而终的,都是以心坦诚相待的,直伴人大半生的,家更是伴人一辈子,甚至子孙代代相传,永无止境。
古代美女总及不上古代贤母受人尊敬,很好的说明了女子最伟大的时候应该是她成为一位贤母的那一刻(孔母,孟母,曾母,这些伟大的女人已芬芳数千年,必将万万世流长下去)。
婚姻如果卡在现实上,至少说明其中有一方不适合成家,或不配为人母或是为人父,因为在乎现实,所体现出来的绝对是一种极小极窄的人格观(类似于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世界观,跳不出这一层,以后他们的后代也跟着遭殃,人生大多也会活得跟他们滞著于现实的父母一样无知无趣。既然如此,越早放下,越早铸就大功德,冥冥中就挽救了不知多少还没出生的人,此何其大善也!
好的盛世充斥着的尽是正始之音,而如今俗流制造出来的多是发情之淫曲。抵住暗潮,回归自己的内心,可听古琴,洗涤灵府,可赏自然,照见本性。
做最想做的自己,时时与真诚的自己相拥,没有什么是可怕的,只要自己保持住灵性中本有的那份纯。
真人自然遇见真人,达生之情,一切傀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