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了呼吸之 淡 一

(2014-04-20 18:15:21)
标签:

纯真

读书

   云山上,有一座学堂,叫大有学堂。他矗立在龙湖旁边。云山上还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河,叫龙河。大有学堂的课程是覆盖了小学中学大学大学后的所有内容,所以他们从不需要考试。学生习惯了在各种思想中开化的学习,慎思,笃行,明辨,不懂就会问。大有学堂,鲜为人知。没有严格的年级之分,学生没有优差之分,也没有作业,更没有刻意的要求,规范。学生一般十四岁之前都大有所成。大有学堂里,人人之间没有分别之心。不知过了几世几劫,这一年,学校人数正好七十人。平常的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师者正站在教室的前面,教室右边的墙上是几行清逸空灵,融合万千的大楷书法字体写就的:一道一禅一儒缘,汇入中华文化渊。似水流源沧溟瀇,日月星辰共一天。本来大道原无二,奈缘偏执别谈玄。了心更许何谁论,三家原来总一般。师者正和学生笑说:“四年之后,必有两位新人来访,他们俩皆正寒窗苦读,一个名字叫一化,在桓城。另一位是...”正说着,一位仙风道骨的师者喊他过去,说那边有一个不足四岁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惊天之问?让他过去一起参夺。师者只轻轻的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伏羲古琴摸样的乐器,里面须臾开始了轻缓空灵的韵律,中间也偶有歌词。师者道:“这是一化,也是桓城的旋律,顺着旋律,静听下去。”说完,便笑向那边去了。

   学生们并不在意,只静听着。仿佛看到了一化,看到了桓城。

   韵律里的几处歌词:学周孔,观道书,开释卷,众星齐鸣,海宇安然乐太平。万里碧空净,处处听鸟鸣。瑞云停,风调雨顺,日月休虚掷,静赏人间处处新。

   话说

 

   慌慌惚惚的,一化已坐上了去桓城的班车。“没有文化,寸步难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好好读下去,只要你愿意,不论读到何时何地,我都会支持你的。”爸爸的淳

淳教诲犹如清晨的第一缕晨曦,在一化心中,只要一想起,散发出来的总是暖暖的光和明。

几天前,一化在电话里头告诉爸爸,他将要远行,独自一人去桓城读书时,爸爸没有一丝

犹豫,电话的那一端,传过来的全是给孩子最大的选择自由,方向上的指引,最终都化作

绝对的信任。
   今天是一化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一人,驱车一个多小时去桓城学思中学报名的日子

。在车上,他有些忘形,竟然回忆不起来刚才是怎么上车的。车启动后,望着渐渐远去的

家乡,又难免一丝失落。车的这一头,有留恋,有不舍,车的那一头,是希望,是期待。

车中间的他,还带一点点害怕,怕自己会不会把自己弄丢了。想了一大堆,还是在车上。

什么也改变不了,不如静观其易。此时此刻,一化唯有把自己交给车了,像蒲公英的种子

,任由它飘向远方,终究也是要落地生根的。
  他把他旁边的车窗玻璃拉的开开的,外面即使一颗普通的树,一户平常的人家,甚至是

路上的一个行人,行人怀里抱着的小孩,一化都禁不住要好好的看一眼。多美的好看,多

么的新。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柏油路”,车在路上似乎不用开,而是滑着走的。路越

走越宽,车也将更多来不及细看的风景丢在了后头。半个时辰后,一化被一个慈和的声音

震住了,往回看时,是后排座位上的一位父亲正在给他的小女儿讲故事。可从声音上看,

完全看不出这年纪极轻的父亲会有这种和气的声音,大概是被这种和气迷住了,他身旁的

女儿,大约五六岁,笑的很是璀璨,透彻明亮的瞳孔让人想到是造物主特别添加了精华似

地。
  须臾。
“爸爸,我还要听。”孩子笑向爸爸说道,“好的。”不多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一化

听到的是一位父亲对孩子发出请求的至简回答,简单得让人缓不过神来。父亲侧过身来,

一大手紧握着女儿的小手,另一只手绕过去抚摸着她的耳畔。他想了一想,笑说道:“古

时候,有个叫贪州的地方。贪州有一个人,由于不热爱劳动,经常只靠揩人油水过日子。

他非常喜欢奉承有钱的人。有一次他对有一个主人说:“如果要我替你去死,我都甘心情愿。”

有一天,那主人得了病,医生看过说:“病已深入到内脏深处,吃药

扎针都不能治好了,除非用活人的脑髓配药,才能救活。”那主人派人到处寻找活人的脑

髓,都找不到。忽然想起来,说:“记得曾经某人说过愿意替我去死,决不会舍不得

一个脑髓吧?”于是就急忙把那贪州人找来,向他说明叫他来的原因,那人大吃一惊,说

:“哎呀,这可使不得,我们贪州人,从来都是没有脑子的。”一化听了,忍着不让笑出

声来。再看那孩子,咯吱咯吱,早已经笑的仰卧在车上。
 

   下车的瞬间,一化就感受到了庸城的喧哗,人群熙熙攘攘,吆喝声,匆匆的脚步声,声

声不绝。五花八门的买卖,店铺奇异多彩,齐整如一的公共设施,小街小巷各具特色,有

一家餐馆甚至开在了大路上,仿佛是车水马龙中的憩息小亭。一位大叔正坐在路旁的小餐

桌前,敲着晃悠的二郎腿,慢慢的吃着,看得出来,十分的香甜可口。身旁行人穿梭不断

,他却丝毫不受影响。好像在说,喧闹由他喧闹,我只吃我的饭。
   这个小城鲜活起来了。一化没多耽误,他心中自有最美的风景——学思中学。关于学

思中学,他只知道在发明路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发明路时,一眼望去,竟然没有尽头。幸

好路口有一位修鞋的老爷爷,一脸慈祥,带有一些仙风道骨。他旁边原生态手写的一块广告牌十分引人注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洪师傅修鞋铺。”正楷字体,在这个铺天盖地的庸城广告牌中间

更凸显出他的可贵。第一眼吸引一化过来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广告牌旁边还有一幅和广告

牌同等字体的几个字“免费问路”。

    一化走上前去,恭敬的问道:“这位爷爷,您好,我想问您一

下,往学思中学中学的路怎么走,您知道吗?”说完,只见老人赶

紧放下手中正在丁补的鞋,向一化很和气的笑问道:“小伙子,去

学校报名的吧?”“嗯,是的。”一化笑了,“只是早上起来迟了

点,所以现在才到”“贪房贪睡,添病减岁。假使妙高山,劫尽皆

坏散。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

有一事不被无常吞。古人倦夜长,尚秉烛修学,寸阴寸金!贪睡令

一生空过。司马迁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有精有时须笃行,莫使老来空伤悲。待到夏蚕化茧成蝶时...”话似乎没说完,只见他用手指向后街的

一条似宽不宽的路,笑说道:“沿着这条道,径直往前走,不用转弯,到底就

是。趁他们午饭前,赶紧过去还来得及”一化沉浸在老人的刚才的

话语中,叹服的还没转过神来。“谢谢您,老爷爷。”一化木讷的

感激着老人,老人像是拈花一笑,没有再说什么。一化一边走着,

一边思索着,心里叹道“原来高人竟在如此平凡处...”

   一路上,笔墨书香小店,小吃小饮的茶铺,一脸笑意的少数几个学生,正往回走。学校的气息浓了很多。须臾,便走到了老人所指的路的尽头。奇怪,路怎么在这里分岔了,一条向左,一条向右。一化心里正疑惑着,只见向右的那条路是一条更新的路,虽然窄一些,给他的感觉好像是一条捷径。没有多想,反正也不远了,一化大步向右边的路踏过去,没出几步,几栋较高的教学楼,在周围的凌乱的建筑中,突然矗立起来了。显得格外耀眼。一化开心极了,顺着小路一路狂奔。可是许久,他发现教学楼与自己的距离也没见缩短。

,就像小时候看天上的月亮一样,你走,他也走,看起来很近,却无法触碰到他。一花有些着急了,当他赶到路的尽头时,路没有了,只一座山横贯在面前。到了山脚下,一化反而变得异常的淡定。五年前,图书馆里看到的孟子的话,此时在脑海里,竟不召自来。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此时,他心里只有两个字:“上山。”

 山里长大的他,上山就像是回家一样,轻松,自在。不知不觉间便已到了山的正中要。一块平地上,他回头一望,正是:“喜从两眼生,学校悠然见。”

   放眼望去,校园呈现一派闹市中的“幽静江南”一般,学校背靠

着山,淹没在绿树丛荫中,芳草漫坡、绿树婆娑。不知从那里流出的一条小河,时露时藏,若隐若现。

处处动静皆有,疏密有致。 深呼一口气,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再细看,原来学校被被小河分为东西区,东区为生

活教学区,建有艺术楼、一号教学楼、二号教学楼,学生公寓,行

政楼等,靠近此山;
  西区为运动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多功能体育馆,看上去足以

容纳千人。一个附带着超大跑道的绿茵场上正有几个年轻人在那里

踢足球。这一点的动更衬托出整个校园的静来。

  绿茵场旁边十来个篮球场,靠中间的篮球场上,有一个中年男子

带着一个小孩正在那里玩儿球呢,从那吱咯不断的笑声,鼓励声,

夸奖声来看,应该是开心的一对父子俩。

  艺术大楼的顶层竖立着多

媒体教学大厅的字样。“多媒体是个什么玩意儿?”一化正自疑惑

,忽听背后传来一个粗而不的是声音,“小伙子,你跑到这里来干

什么呢?”一化回头一看,是一个正在山上施工的电气工人,在电

线杆上正微笑又不解的看着他。“哦,大叔好,我本是去学校报名

的,哪知道迷路了,跑到这了。”一化说着,苦笑了一声。“原来

是这样,你肯定是校门口前面的分岔路处走岔了。”说着,他指这

着一化刚上来的这条路,“顺着这条路,下山后沿着那条新的小道

走到尽头,左转不足一百米就是学思中学的校门了。”说完,淡淡

的一笑,仍继续着他的工作。一化道了一声“谢谢”后,便向山下

奔。回到路口,才发现原来自己绕了学校一圈,跑到学校后面去了


  还没走出十步,一个小拐弯后,一个高大的长方形大理石大门挡

在面前。让人想起了课本里“隆中对”画面里卧龙先生住处的石牌

坊。顶上镶嵌着四个金灿灿的的大字:“学思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