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
(2022-10-31 13:49:14)《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问题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下载用flash做成的动画展现森林中的小猪、小狗、小兔、小熊等小动物分别骑着装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精彩滑稽的画面一出现,就吸引了学生。再有《平移》这节课利用白板功能让孩子上前操作,在“格子图”中移动图形。学习兴趣马上会被调动起来,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立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充实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既培养学生的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能力,又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课前或课中针对教学的重点制作“微课”来辅助教学,不但很快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探究新知的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希沃白板的演示:如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立体图形时,三维图,展开图,分解图等等都可以以动画、甚至让现场操作来完成学习,能轻松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重难点)
四、借助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把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想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例如:学习“在购物中的学问”这一内容时,从课前学生应该与家长一起进行商场购物、调查的实践活动入手,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实践活动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活因网络而变得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更轻松。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