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视野:荷兰农业领先世界的秘密(下)

(2017-08-22 12:18:03)
分类: 农业资讯

全球视野:荷兰农业领先世界的秘密(下)

                来源:农资市场网 作者 王奕 时间:2017年08月22日

      三、文化理念篇:值得学习的荷兰农业“内核”

 

 

      踏入荷兰境内,就被这个浪漫又和谐的国度吸引了。

可是明明这里的公路很窄,大巴车必须在反复的前进和倒退中艰难的绕过一个又一个弯道,也远没有国内大都市高楼林立的那般繁华......

尽管如此种种,经过之处,窄窄的公路两旁却尽是宽阔的草原,休闲啃草的马牛羊,以及一幢幢坐落于草地中间的低矮欧式宅院。

公园里的湖岸边以及湖面上,随处可见野生的天鹅、鸭子等,在它们的世界里自在,并没有谁去打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啊。这个小小的国土面积只有4万公顷的国家,有哪些内核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荷兰的各种业态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不仅体现在生态自然,还体现在农业的各个领域,从企业研发生产到种植模式,再到防控手段,我们都可以找到这种理念的影子。  

这个国度对于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几乎不推崇。普遍推崇应用生物防控(应用天敌)、物理防控(黄板、杀虫灯)等方法,还原自然。这是荷兰农业整体的理念导向和背景。    

而这种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导向,成为了荷兰诸多农资企业研发生产产品的前提。

在玻璃温室参观时,科伯特的熊蜂授粉和天敌应用处处可见,并且生物防控应用比例非常高。

http://www.enongzi.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170822/6363899648772774589740249.jpg

科伯特的熊蜂

作为致力于生物防治和纯天然种植的思想领导者,科伯特一直秉承与自然完美协作的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付诸于研发产品。这种理念已经渗透到了科伯特每一位员工,他们在分享时,都不约而同的反复提到公司的理念:与自然完美协作。在采访科伯特几位高管时,其中一位这样说:“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让更多的农民使用科伯特产品,让地球更干净。”

这个由有益螨虫起步的企业,如今涵盖了熊蜂授粉、天敌、生物刺激素等领域。他们在通过自然和生物的力量在达成企业的理念,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科伯特通过自己的各项产品和技术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

 知识——荷兰农业发展的源动力

荷兰农业如今所有的成就取得,与这个国度注重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密不可分。这个国度将知识摆在了第一位。

在荷兰科伯特、易普润、瑞克斯旺等多家企业参观时,他们都提到了一句话:知识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   

专业技术和知识共享是科伯特的核心之一,据了解,每年科伯特会举行两次全球合作伙伴交流会,将全球的经验和技术进行交流分享,对此,科伯特全球营销总监Peter Maes认为,“我们的经营理念是知识分享,这样能更有效的通过一线获取信息,从而制造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

“产品和知识是我们区分其他公司的一个优势。”易普润市场经理Marc van Oers介绍,作为荷兰农业和园艺肥料市场的领导者,易普润专注于肥料(包括固体废料和液体肥料)生产,在荷兰园艺市场占有率超过60%,农业市场占有率超过30%。有别于其他肥料公司,易普润不仅提供产品、网络、全球合作,还为种植户提供方案,有专业的农业专家队伍进行服务和知识传播。

http://www.enongzi.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170822/6363899649836696458993990.jpg

易普润固体肥料工厂

对于专注做传动系统(温室软件、发动机设备等)的荷兰骑士(Ridder)集团而言,除了卖产品之外,公司更多传承的是知识,知识与产品是缺一不可的,这是公司的理念。  

科研——植根于内心的潜力

荷兰的农业院校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参访的农业方向与生命科学领域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以下简称“瓦大”),是一所有140多年历史的学校,在农林方面连续四年第一。

在荷兰的精准农业以及病虫害检测技术方面,荷兰已经应用分子技术和免疫知识来做病虫害检测,可以检测1毫克土壤里的病原菌,还可以检测复合病原菌,同时检测上百种,并一个一个分析,例如检测西红柿是一个病毒侵染的还是多个病毒。

伴随全球精品农业发展,可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不再单一,瓦大的一些研究让农业更精准的应用。比如可以通过高技术手段看到农田的情况,分辨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后根据情况,针对性的做一些决策。分子层面以及高科技层面的很多发明和创新,以瓦赫宁根大学等为代表的荷兰农业院校做了很大贡献。

而企业层面,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

荷兰最大的蔬菜种子公司瑞克斯旺每年把30%~35%的收入投入到科研中,远高于种子行业平均15%的水平。瑞克斯旺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2011年在中国设立分公司,销售额1个多亿,目前的130名员工中有一半左右从事科研工作。

荷兰科伯特坦言,研发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公司每年会把 10%的收入投入到研发当中。

传承——几代人做一件事

荷兰的家族企业非常普遍,各个领域都有不少百年企业。此次我们参观的经营历史50年以上的农资企业比比皆是,甚至也有百年企业。

并且,百年不仅存在于生产企业,还存在于无数的种植基地,很多基地都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种植一种作物。参观的建于1952年的番茄基地,最早也从种植黄瓜,番茄等开始。几年后,荷兰农业开始细分,作物调整后该基地只种植番茄一个作物。也就是说,约60年前,荷兰农业就开始了细分。细分之后,荷兰有不少专注种植一种作物的基地。

几代人做一件事,并且坚持传承下去。我们参观的很多基地,也有不少都是年轻的一代,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其对农业的认真和热爱。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传承一份事业,我更多的理解是传承一份责任、理念和希望。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荷兰农业真正的强大所在。

荷兰科伯特                   发展走过了半个世纪,今年正好迎来50周年庆典

C.G.van Winden番茄基地       建立于1952年,有65年历史

Red Star                     有60多年发展历程

荷兰骑士(Ridder)集团       成立于1953年,三代人都做温室

VERBEEK BOOMKWEKERIJEN B.V苗木繁育公司  60年发展史

荷兰瑞克斯旺种子集团         成立于1924年,发展历史93年

荷兰易普润                   前身始于1910年,有107年的发展历史

比利时罗西尔公司(Rosier)   成立于1880年,发展历史137年

 文化——以人为本

荷兰50年甚至百年的企业普遍存在,并且发展稳健,笔者认为这与荷兰企业的文化内核有很大关系,即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参访欧洲第三大肥料企业(年产460万吨肥料)——比利时罗西尔公司时,这家企业无论是比利时工厂还是荷兰工厂,都已有百年历史,完整走过了欧洲工业化时代和之后的环保转型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罗西尔公司把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公司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个环境保护要求近乎严苛的西欧发达国家,已经稳健发展了一百多年。

http://www.enongzi.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170822/6363899650897498311004394.jpg

罗西尔荷兰工厂,工厂紧邻港口,运输方便

 

瑞克斯旺之所以能成为荷兰最受欢迎的公司之一,主要是公司以人为本的文化。他们深知,种子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旦人员离开,对企业影响很大,所以他们意识到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这种理念带来了稳定增长的回报,员工流失率只有1%,目前销售额4.3亿欧元。

Marjoland玫瑰基地参观过程中,基地负责人说了一句话:在公司,员工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只有员工幸福了,花朵才幸福。

无论是在Marjoland玫瑰基地还是在科伯特工厂参观,有个细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进入高度自动化和清洁的车间时,首先传入耳朵的是轻柔的音乐,为了给作物和员工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荷兰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了每个细节。

作风——严谨认真的力量

瑞克斯旺种子业务遍布全球,为了保证种子质量,公司在全球的种子生产过后,都会统一进入荷兰总部的检测车间进行检测。所以,比如在中国生产的,也要再运回荷兰总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再运回中国。并且必须保证种子萌发率达到95%。

授权企业海关检测权利,这也是荷兰与很多国家相比具有优势的一点。比如此次参观的科伯特、瑞克斯旺等企业,均被国家授权了企业自己检测的权利。企业内部设有海关检测,生产出来的产品,企业自行检测达标后,即可发往其他国家,这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可以让产品较快的抵达客户那里。

或许你有疑问,企业自行检测,会不会不严谨?完全不会。因为这代表了企业的信用标志。我们在获得授权的瑞克斯旺了解到,企业的检测工作被授权后,检测工作由企业来做,但是海关也会随时抽查,如果没有达标,将被终身取消资格。所以,荷兰企业非常看中这个资格,因为必须保证客户及时得到产品。

     四、分享篇:我们应该向荷兰农业学什么?

 

 

有人说,欧洲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今天的欧洲企业,也是明天中国企业的参照。

荷兰的高科技农业确实先进,那么,我们应该向荷兰农业学什么?

这个版块,笔者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些这次荷兰考察团友的精彩观点,听听他们口中的荷兰农业。                      

云南绿都肥业 冯书琼    

第一,我感觉到中国的农业与荷兰相差30年是有的。

第二,差异主要在机械化和工厂化,大田农业是回归自然的。

另外,荷兰之所以能有很多百年企业,企业文化传承是非常到位的,国内企业不一定要做到NO.1,但要在一个领域做精做透,并且坚持。

我认为,中国农业也一定会走到荷兰这一步,主要是设施部分的差距,那么重要的就是思想观念,如果没有转变,那用再好的设施,都可能亏本。

最后分享一句话,我们不仅卖的是产品,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信念和情怀。

陕西农心作物 徐玮

第一,是技能和方法。荷兰家族企业多年来传承下来的习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第二,是在企业战略、文化和价值观层面。

从设施农业发展特点来看:

第一,围绕如何节约劳动力设计和建造;

第二,围绕可控化展开,比如温度、湿度、养分等的可控技术,由此演变出农副产品可随时上市;

第三,围绕农残、农副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环保的生产设备设计,充分验证了他们对于生产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信念和追求。

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我们也应该考虑如何回归行业本质,回归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而不是贪图眼前的利益。

我们与荷兰差距最大的并不是硬件和设备,而是文化和意识层面。

陕西延川绿泰果业 赵福泰

荷兰的苹果园授粉媒介用的是海棠做砧木。中国苹果最大问题就是授粉问题,成功率只有30%,黄土高原最突出问题,果型不端,这就是授粉率不高引起的。在这边找到了答案,海棠授粉的好处,花期长、花量大。

并且,荷兰这边的苹果都是无袋栽培,可以增加产量,对比国内,大多都是套袋,其实苹果套袋就是慢性中毒,不套袋技术在国内应该大力推广。并且,国内果园都是越干净越好,但是荷兰的果园生草,保护了生态。

河南豫之星作物 李国建

这边企业不追求自己的规模,而是专业,专注。我认为,他们传承的是这份事业的责任和使命。

这边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比较长远的,可能当时看不到效果,但是长远来看,确实很好,但国内不少企业喜欢急功近利。

福来品牌 娄向鹏

第一,价值观的力量。去科伯特的感触,他们在改变企业的基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要素,这个企业可以思考一下。

第二,科技的力量。这方面荷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先的。

第三,态度的力量。荷兰人做事情非常认真。专注,态度和认真恰恰是我们最缺乏的。

第四,传递。知识、信息、服务。这将是未来所有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命脉。

也要看到差距背后的机会,中国市场在每一个领域,只要钻进去,专注,不要贪大贪多,在一个领域真的扎下去,做深做透。

在一个点上做精做透,我相信,一定能成一家伟大的公司。

山东康乔 李宁 

企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发展阶段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照搬,要考虑到自己公司处于哪个阶段。

荷兰的协作精神值得学习,这边基地里,协作非常普遍,企业之间都是相互协作。这个给我的感受很深。

另外,印象比较深的是知识和创新,未来能走多远,就看有多大创新。没有创新,只有死亡。

四川国光 牟兴勇

最大的感触是,企业自动化的程度,让我感到很震撼,国内与之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未来中国企业的方向。

这边都是家族企业,中国的农药企业超过50年的没有几家,不要走得太快。

另外,感觉国内的农业与之差距特别大。这边都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做农业,品牌化、自动化等都是依靠工业化的思维。

韶关市金喆园生态农业 谢坤佑

我对于科伯特的生态回归三部曲印象深刻,熊蜂授粉、天敌、生物防治,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这9年种植柚子的方向是没有错的,更加坚定了我的方向。

在苹果园参观时,果树下方都是用网网住,是防兔子的,真正的是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让我非常感慨的。

我坚持9年,很多人都说我傻,但是到荷兰考察以后,很多都是坚持了几十年,上百年,让我更加坚定要坚持傻到家。

江西新龙生物 胡秀筠

我想用三句话表达:第一,精,主要是精准;第二,新,主要是技术和理念;第三,久,很多都是百年的家族企业,我认为做生物农药企业要坚持,但是他们比我们更能坚持。

广西田园生化 唐进斌 郑宏文

有六点印象深刻,第一,荷兰很尊重自然。第二,尊重知识,第三,自豪理念,第四,自然协作,第五,智慧农业,第六,关爱员工。

荷兰是农活体面轻松,确实很丰收省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一起加油!

微土(上海)肥料  谢玄

荷兰很友好,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坦诚相待的,非常开放,几乎不保留的分享。他们的这种开放和分享的理念,让我钦佩。

但让我感觉收获很大的,是一路上大家的分享,收获很大。一个人的视觉比较窄,但是听了大家的分享,打开了思维。

青岛苏贝尔  万太斌

荷兰农业非常先进,不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都是生物和有机、特种肥料。这个让人印象深刻。欧洲做农资和园艺的企业,时间都很长,并且比我们会讲故事,无与伦比的完美。

参王植保 马友德

有四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差距。这边都是产业化,工业化。种植方面,水肥一体化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第二,知识。知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三,协助。种植公司与农资公司的协助非常好;第四,细节。无论是加工还是种植等,很多地方做的非常细。国内的很多比较粗犷,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唐山市中化玉农农业  周月兴

第一,合作分工。这边是一体化的,种植,包装,加工等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第二,种植方面,农资的使用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以后的农业发展就是要靠生物防控和水溶肥。尤其是科伯特的天敌在大棚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临沂海丰植保 朱清海

这是一个内涵很深远的国度,处处以人为本。另外,这边有很多家族企业,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农业工业化,基本都是自动化。实现了农民体面轻松,丰产增收。

南宁泰达丰化工 刑文恒

来到荷兰,通过考察看到了差距,而且有些方面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够赶上的。

为什么荷兰能从一个资源贫痟、弹丸之地的欧洲小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全球,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借鉴。一个如此小的国家,何以成就大业,或许荷兰农业的发展经验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农业发展方向。

云南金诚农资 武成勇

很震撼,到了国外才真正亲身感受。在这边看到了很多家族企业,专注一个事情,和国内浮躁的环境不相符,真的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每个环节都是非常专业的公司专注的做,国内的公司都是摊子铺得很大,什么都做。

国内农业确实到了转型时期,一个是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一个是升级种植方式。必须有人先把技术引进,带动,不然都是在一个低层次上打转,但也是激发了我们的斗志。

浙江台州农资 占红木:

荷兰这边的农业,农药在病虫害的防空中占的很少,基本都是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控,比例基本在60%-80%,化学防治在20%以内。

另外,物理隔离做的很好。我们的理念一直是控制病虫害。荷兰病虫害防控与中国相比,并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但追求自然生态。

山东佐田氏生物 辛晓寒

不管是企业也好,国家也好,但在每个阶段,都有最好的方式。

这边有很多百年家族企业,对于企业来讲,走得快和走得好,到底要什么?很多人的感受是走得快,但是参观这几天,这个想法变了,我认为,首先要走的好。

河南中威 姜俊玲

第一条感受,国外的办公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

第二,很热情,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工作的时候特别认真,玩的时候特别疯狂。我觉得是国家的文化。为什么创新精神特别好?

另外一个,我的感觉是,这边很多百年企业,聚焦、专注,在一个领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烟台顺泰植保 李玉彬

收获最大的,是参观苹果园,很多苹果问题在这边找到了答案,启发一下很大。尤其是生物防治方面找到了方向,计划回去以后把我们的与这边方法结合,改进后来做。

荷兰科伯特 刘丽萍

荷兰有很多值得学习,尤其是专注力与人文上。我曾经问过一些年代在50年以上的荷兰家族企业,现在国际上各种并购整合求大,你们怎么看? 通常,他们的表情都很坦然,说我们只做好自己就好,这就是荷兰人。

到国外考察,追求技术和产品固然重要,但思维模式的转变才是根本。去国外留学和考察不是说学了多少知识回来,而是要学会国外的思维模式!

比利时罗西尔 李玉斌

比利时罗西尔公司无论是比利时工厂还是荷兰工厂,都走过了百年历史,我相信公司在未来的一百年会越来越好。

当我笑问罗西尔公司的同事,对于各种新型肥料的冲击和挑战,你们有没有紧迫感?他们淡定地说,我们已经融入自然,所有对自然有益的事物都是我们的朋友。

《农资与市场》传媒  王奕

在这些荷兰人身上,感受到的是不仅仅是他们的坦诚分享、热情、认真,更多的是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其所从事事业以及岗位的热爱和为之奋斗的信仰,这是最可贵的。

《农资与市场》传媒 钱方勋

为了应对企业最终不会消亡之路,一定要专注自己的核心优势,并且要多走出来,开拓视野,跨界协作,共同目标客户,推动中国农业更好方向发展。

http://www.enongzi.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170822/6363899654485504618720108.jpg

 

 

结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农业特色,我国小农经济和理念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之久。农业发展进步的每一小步,都伴随着一股新势力的觉醒和新理念的注入。

或许,荷兰的今天是我们的未来,那么,这个未来的实现要多久?有人说30年,有人说10年足够。  

那么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硬件设施和技术?一定不是!而是整体国民思维意识的转变和觉醒,这就首选需要一批引领的人,或许是你,或许是我,又或许是他。不仅是有想法的老一代农资人,年轻一代农资人更多的被赋予希望,他们的内心一旦觉醒,一切将不会遥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