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基础找平
基础划线后,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在基础上标定出放置垫铁的位置,并将该处铲平,以确保垫铁与基础的牢固接触。
找平的方法是:用平头凿子把基础的高点铲掉,把垫铁放在基础上研磨检查高点,然后再铲掉高点,再进行研磨。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垫铁与基础接触面达70%以上方为合格。在找平过程中,还要用水平尺测量垫铁的纵横水平,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测量每个方向水平时都要把水平尺调转180°测两次。 
设备下放置垫铁的部位较多,应尽量使其标高趋于一致,以利于垫铁的配制。
第二单元 垫铁配置
课题一.标高确定(包括垫铁厚度)
选取距设备基础较近的一个基准标高,用水平仪(如玻璃管水平仪)将基准标高的对应高度引到基础上,并划出明显的标记。方法是选取距设备基础较近的一个基准标高(见图1—3),然后进行测量,0m设备都以1m标高为基准标高,0m以上设备以厂房柱子上的标高点为基准标高。1m标高上移或下移若干米仍可作基准标高。标高测量方法是在打好麻面的基础面或混凝土垫块上表面上立一标尺,用玻璃管水平仪或水准仪,将基准标高点投于标尺上,即可求出基础麻面的标高。
设备基础上都要布置多块垫铁,测量时必须量出每块垫铁处麻面的标高。
垫铁是用来调整设备水平和标高的零件,它装于设备和基础之间,由地脚螺栓将三者连成一个整体。垫铁厚度为30~50mm,它等于二次灌浆高度。由于基础表面不平,所以每组垫铁的厚度不一样,设备安装标高、基础标高和垫铁厚度可用下面关系式表示:
H=h1 δ h2
δ=H-h1-h2
式中H――设备中心标高,mm;
 
h2――设备中心至底板尺寸,mm;
δ――垫铁厚度,mm。
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h1、h2都是定值,要保证H的标高只能增减垫铁厚度,所以垫铁是调整设备设备标高的零件。
实际安装中,每台设备垫铁都在四组以上。确定垫铁厚度时,应分别标出每副垫铁的厚度,然后设计斜垫铁尺寸,选择合适的平垫铁厚度,这样平垫铁厚度的种类才不致太多。当垫铁组数较多时,为便于分析不出错,可将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填入垫铁厚度表:
~ 7 / 9 ~
课题二 垫铁的配制
配制垫铁时,要考虑其放置位置、承压面积、高度和加工精度等诸方面因素。
垫铁是支承设备用的,所以它的布置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设备负荷分配资料和对垫铁的要求进行。如果无这方面的资料,要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分析其负荷分配情况,把垫铁放置在设备向基础传递力最大处的作用线上。为防止设备底架(台板)变形,放置垫铁处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为300—600mm),尤其是地脚螺栓两侧必须设置垫铁。
设计垫铁面积时,娈保证垫铁单位面积上的承压力不超过基础混凝土耐压强度的60%。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R——基础混凝土的耐压强度,MPa。
在保证上述面积的前提下,垫铁的长度要每端大于机座边缘10mm,以便焊接。
垫铁的高度,要根据机座底面积设计标高和基础实际标高的差值来决定。由于各放置垫铁处的标高差不尽一致,因而要求各处的垫铁也不相同。平垫铁用于机座与基础间隙较小处;型钢(槽钢或工字钢)配制成的垫铁用在间隙较大处;斜垫铁的高度可以调整,应用范围广,适用于任何间隙。斜垫铁的斜度一般为1:10~1:25之间。
基础垫铁配置的顺序如下:
1、测量
根据计算,得出需要配置垫铁的面积A,然后分析垫铁放置的位置以及每块垫铁的大小,保证实际配置垫铁的面积∑Ai·满足下式:
 
将土建预埋铁板沿J、夕轴方向均分,使点(xi,yj) 
2.委托加工
计算测量值与设计值(一般为±0.00mm)之间的差值,再据此画出每块垫铁的加工图,委托加工。
3.检查
加工完后,根据加工图纸,检查每块垫铁是否符合要求。
4.安装
先将垫铁放置在相应位置,测量一遍垫铁的上面标高,调整符合要求后,点焊固定,复测一遍,然后将垫铁一圈施焊;焊接完毕并冷却后,再测一遍标高,以确保质量。
~ 8 / 9 ~
5.验收
根据施工记录,验收基础垫铁的配置。
随着垫铁设置的地方不同,对其加工精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汽轮发电机、给水泵等高转速设备,其垫铁不但要求刨平,‘而且还应进行手工研磨,以保证其接触严密;对于锅炉和其他设备所用垫铁则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只需刨平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须明确的是,设置垫铁时厚的放在下面,薄的放在上面,一组垫铁的数量不超过三块(斜垫铁一组算一块)。在设备找正完毕后,用电焊把垫铁与垫铁之间、垫铁与机座之间焊牢,以防松动。
第三单元 基础二次灌浆
锅炉钢架第一层安装完毕后,应交由土建专业将柱底板与基础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充填,这一操作工艺称为二次灌浆。
二次灌浆有以下要求:
(1)二次灌浆前应将基础表面的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并用水清洗干净,保持24h湿润后才能进行。
(2)二次灌浆所用的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留出—周左右时间。
(3)灌浆工作应经仔细捣实,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不得从四面向中间灌进,灌浆应连续进行不能间断。
(4)灌浆完毕后应在潮湿环境下妥善养护,待其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使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