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中“自控”名句

(2015-10-14 16:01:31)
标签:

佛学

1.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圣人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注重身教而不以言教,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助其成长而不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业得到永存。

2.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消解物欲文明弊端的方法)

圣人治理天下:净化民众的心灵,满足民众的温饱,减少他们的欲念,强健他们的体魄,使民众保持无知无欲,让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进行治理,没有治理不好的事情。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对扰民之政提出警告)

议论愈多离道愈远,不如长守道体虚静无为。

4.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圣人无贪私)

圣人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众人之后,他的所得反而先于众人;他总是将自己置之度外,其自身反倒得到保全。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无私吗?他反而因此而成就了伟业。

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上德者的人格)

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安居于人所厌恶的低处,因此它的行为最接近于道。居处趋下让人,心如深渊包容万物,交往真诚而友善,诺言诚实而有信,为正顺道而善治,办事有条而不紊,举动应时而有节。因为他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就能避免失误。

6.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无”的作用)

“有”是物体形成的条件,“无”才是物体功用之所在。

7.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物欲文明生活弊端)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乱的韵律使人两耳失聪,盛美的佳肴使人胃口损伤,纵情于打猎使人心浮意狂,稀世的珍品使人行为不端。所以圣人关注民众能否温饱,摒弃耳目的奢望,使生活保持稳定正常。

8.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贵身”思想)

只有愿意忘我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只有不顾自身来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9.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五章虚怀更新)

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才能弃旧图新。

10.  致虚极,守静笃。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尽力达到心灵空明的极致,坚守清静的最佳状态。不懂得自然的法则,胡作非为必然遭遇凶险。懂得自然法则就能包容,能包容就公正坦荡。公正坦荡就能周全,周全就能符合天理。符合天理就合于道,合于道便能长久存在,终生不会遭遇危险。

11.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十七章,第二十三章)

缺乏诚信的统治者,也就得不到百姓的信任。

12.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第二十章)

让别人感到畏惧,自己也不能不畏惧。

13.  不知见,故明;不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不自我表现,所以是非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生命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众人。

1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站不稳,超常迈步走不成,表现自我的不高明,自以为是的丧失名声,大吹大擂的难有功勋,抬高自我的领导不了众人。

15.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六章)

稳重是轻浮的根基,安静是躁动的主宰。轻举就会丧失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宰。

16.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第二十七章)

圣人善于挽救人,从不遗弃人;善于物尽其用,没有物被废弃。因此善人是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善人之资。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其借鉴的对象,再聪明也会陷于糊涂。

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福。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

善于知人是理智,能够知己是心明。战胜别人叫有力,战胜自己是坚强。知道满足是富有,坚强不懈有志气,不失根本能长久,死后不被遗忘叫长寿。

18.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八章)

大丈夫立身处世,应当自处于厚实的道与德的境地,而远离浇薄与虚华。

19.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惨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第四十六章)

没有比多欲更大的罪过,没有比贪心更惨的灾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患。

2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八章)

祸啊,是福所依凭的东西;福啊,是祸所隐藏的地方。圣人方正而不割伤人,锋利而不刺伤人,率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

21.  治人事天,莫若啬。(第五十九章)

治理人民,侍奉天道,没有比吝惜更好的办法。

22.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

处理难事要从容易的事做起,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天下的难事,都起于易事;天下的大事,都起于小事。轻易许诺,一定会减少诚信;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受更多的困难。

2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

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萌芽;九成的高台,起于最初的堆土;千里的远行,就从脚下开始。慎重对待事情的终结,就像对待开始一样,就不会有失败之事。

24.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我一直拥有三大法宝,保持并且珍视它们: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敢争先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25.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

善于做武士的人不显示威武,善于作战的人不发愁,善于取胜的人不与人对抗,善于用人的人居于人之下。

26.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第六十九章)

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灾祸,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

27.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第七十一章)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那是最好的了;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那就是大毛病了。

28.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

圣人有自知之明却不自我显示,有自爱之心却不自以为高贵。

29.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第七十八章)

   弱胜国强,柔胜过刚,这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所以圣人说:“承受一国的耻辱,这就是国家的君主;承受一国的灾祸,这就是天下的君王。”

3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所亲爱,总是站在善人这一边。

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真实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善辩,善辩的人不善良。真知道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是真知道。圣人无所积藏,施利于别人,自己却更富有;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因此天之道,有利于物而无所损害;人之道,有所作为而无所争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