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2016-11-20 19:18:10)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侯鲁雨校长关于《培养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的讲座,开启了实验小学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研讨。本人也从讲座中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与素质的区别?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现就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人的理解,谈谈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想法。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二要突出养成教育的主导作用;三要在语文学科侧重传统文化教育。
一、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1.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人物、事例、历史事件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拓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3.要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围绕课文重点,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的初步感知在思想上进一步深化,从理性上进一步升华。使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彻。
二、突出养成教育的主导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都是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建设一个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厚重文化底蕴的一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努力地去探索、挖掘,让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优化提升。
2.养成有益终身并能感染他人的行为习惯
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后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以贯彻“守则”、“规范”为依托,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抓早、抓细、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1.随着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了衰微。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问题。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这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文化教育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培养传统文化学习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语文课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语文教学当仁不让责任。
我所倡导的三个方面,是个人的一点感悟,觉得这三个方面是培养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这与其他方面并不排斥。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平台。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才刚刚开始,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