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怎么鉴定
标签:
文化 |
弘一及其书法 与泉州有不解缘
近日,泉籍书画家康耀仁应请在惠安开办讲座,主题为《弘一法师书法风格分析》。据悉,他研究弘一近20年,采用擅长的图像分析对弘一一生的书法作品进行归纳总结,他的榕溪园现在还收藏有一批弘一法师书法精品。
来自省内各地的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到现场观摩学习。康耀仁是中国书协维权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杂志编委,近年发表近30篇颇有见地的古书画学术研究文章。在讲座中,他结合了大量弘一书法作品的图片,用自己的研究心得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在他看来,弘一法师与泉州有着不解之缘,其最早作品离我们现在仅百年,辨别作品真伪不难。而对一个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分期,无论过往有多少研究文章,首要的是通过图像进行比对,这是个常识。并且,图像相对于文字资料,更能直截了当地说明创作、鉴赏和相关的学术问题。
在康耀仁看来,不管研究任何名家,作品分期是最基础的工作。但是,有的名家很少署年款,能够完成大致的早、中、晚期归类,已然不易。比如,“明四家”之一的仇英,真迹大约130多件,有年款的作品却不到10件,只能通过绘画、书法、印鉴,甚至收藏等信息作简要的分期。但是,弘一法师作品的署款非常完整,可以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期,发现大师书法创作道路上很多重要的转折亮点。
依特点 分为十个阶段
书画家的风格转换,都与他的人生的重大变故相关。对此,康耀仁分析说,弘一书法的风格变化,与三个大的转折点相关:
第一,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这个举动不单是弘一的私事,在当时轰动整个文化界,当事人心绪波动必不可少。因此,在出家的前后几年,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来回摆动。
第二,弘一法师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2年三次到闽南,来回奔波于闽南与浙江之间。期间,在1931年初得了恶性疟疾,在1932年染伤寒。除了闽南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人在危及生命的时候,往往会大彻大悟。因此,这段时间的作品变化太大。
第三,1935年来到净峰寺。因与寺主相处不好,情绪波动。
弘一出家前的书法都是地道的魏碑,笔法形态传统,至40岁后,其书法风格逐渐变化。康耀仁认为,弘一法师的书法大致分为十个阶段,这其中包括三个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期:
第一阶段:35岁之前,线条抖动,边缘起伏大。
第二阶段:35岁—37岁,线条温润、干净、挺拔。线条比较粗。
第三阶段:38岁—44岁,字态穿插,追求大小、疏密、粗细收放等变化。整体线条比较细。这个时期,章法拥挤,形态较扁,行笔变快。线性放松,书风多次反复,显示在人生转折时期内心的不平静。其中,40岁—41岁,风格非常特殊,行笔突然变快、露尖,与原先藏头护尾大相径庭。43岁,其形态、用笔速度回归38岁的状态。
第四阶段:45岁,过渡时期,这一年的作品很少,线条回归宁静,章法舒朗。
第五阶段:47岁—50岁,魏碑参入行书,开始出现连笔,有钟繇笔意。
第六阶段:51岁—52岁上半年,风格很特殊。粗线,以帖入碑。
第七阶段:52岁,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将过去所学的元素在这一年融合。
第八阶段:53岁—55岁(1932年—1934年初),从形态上看,53岁、54岁字形压扁,55岁拉长,融入了唐楷的技法形态,从线条质感、形态章法奠定了晚年弘一书体的基础要素。
第九阶段:56岁,重要的转折过渡时期,用笔率意,弘一晚年的书法符号逐渐清晰。
第十阶段:57岁—63岁,确立弘一晚年的书法符号。
书法风格随个人际遇而变化
今年刚好是弘一法师离开惠安净峰寺80周年。康耀仁认为,净峰寺是弘一法师最后一个人生际遇,对其书法风格影响颇大。通过作品比对,他发现弘一法师在他所分类的第五、六、七、八的阶段,也就是从47岁(1926年)—55岁(1934年)之间,风貌变化来回摆动,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弘一风格不太吻合。很多不熟悉弘一的人,可能会对此感到疑惑。
从很多文献资料可以查证,弘一法师在1935年4月入住净峰寺,这一年弘一56岁。刚来不久,弘一在致广洽法师和新加坡高文显的信函提到准备终老净峰寺。这也是弘一自1932年弘法闽南以来,首次择地以备终老。但是,时过不足满月,即9月30日,弘一致广洽法师的信函中却道出离开净峰寺的想法:“方丈去职,缘尽,另作云游。”10月22日,弘一果然离开净峰寺。
方丈即在俗寺主邱谦才,“方丈去职”和弘一行将“另作云游”,说俗一点,就是分道扬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原因,弘一不说,真实的史实有时候是说不出口的。后来,很多回忆录逐渐公开,道出了弘一不能说的缘由。
据分析,两人在弘法和管理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净峰寺为了经营收益,便张罗很多民间杂事,如演戏、放鞭炮,甚至演化为赌博、抽大烟。而弘一法师主张佛门清净,不堪骚扰,无法念佛、说戒、弘法、校点著述。这些乱象,导致两人的心结,在八月初八佛诞日爆发。之后,寺主不理寺中杂务,远僻他乡,致使庙祝不断刁难弘一,甚至以未剥皮的湿柴烧饭,煮熟已是午后。而弘一严守“过午不食”的戒律。耳目遭受各种骚扰,有人说过弘一“受到莫大的刺激”。
书法的技法形态受制于思想情绪,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便是不同情绪下产生的千古名作。弘一不同时期的书作,虽然风格各异,但温润冲和的中锋用笔基本不变,唯有56岁出现侧锋或枯笔,展现难得的率意,这也是弘一继40岁—41岁之后,又一次呈现了特殊的笔法。
更多古玩收藏资讯、古玩鉴定资讯,欢迎添加微信号:18657679226. 文物鉴定师王老师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前一篇:启功字画书法市场价格及鉴定
后一篇:2016年03月1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