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听课感悟
(2014-11-21 14:37:30)
标签:
育儿 |
分类: 听课感悟 |
听了常利辉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常老师干脆、利落、大气的教学风格让人欣赏。
本节课亮点之一:师生、生生配合默契
在编写口诀时,常老师先带着学生一起编写了前两句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由于学生在学习前面1-8的口诀时已经有编写的经验了。所以常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下面几句口诀。口诀编好以后,采取师生、生生对读口诀帮助记忆。然后让学生圈出表格中1—9口诀的得数,让学生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这些过程中常老师有扶有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课亮点之二:记忆口诀有妙招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常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我总结了一下有四种:第一种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第二种是让学生根据前后几句口诀的联系来记忆。第三种是让学生根据加法来计算得数。第四种是“手指记忆法”来记忆口诀。背诵口诀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容易记错和忘记。常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出了记忆口诀的窍门,使得原本的机械识记转化成了意义识记,不仅注重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了学习的过程,效果很好。
有缺憾的课才是值得研究的好课,本节课有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1、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发现规律就是为了运用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授课时常老师也注重了让学生发现规律,而学生也确实发现了很多规律,可却不能很快地运用规律来记忆口诀。这与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当时学生发现了规律,汇报后,教师只对其发现的规律进行评价,而没有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如何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发现的规律价值就贬值了,没有起到记忆口诀的作用。
2、常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手指记忆法”,通过介绍手指记忆法,把每一个学生当做学习资源,运用每一个学生的双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这一环节让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接受知识能力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节奏太快,有些学生只知新奇,不知内涵,没有完全领悟方法的奥妙。所以,在介绍这一独特方法时,常老师可以采用录像播放、定格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把教学节奏放慢一些,会使学生对这种原本比较抽象的记忆方法了解的更清楚,兴趣也会更浓厚,更关键的是能学以致用,真正为记忆口诀服务。
课无完课,在教学中,常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喜欢“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