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014-04-02 14:58:01)分类: 集体备课 |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页。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和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
2.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规律过程中,留心观察,不断发现与感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验数学魅力。
教学重点: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和发现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教学预设 |
一、复习: 1.填空 2,( 5,( 你发现了什么? 2.2个2个的数,数到50.,5个5个的数,数到50。 |
从两组有规律的数字入手,让学生初步感悟2、5的倍数的特征。 |
生:第一组数都是2的倍数。 |
二、教学2的倍数特征 (一)猜想: 1.出示1至50的数字表,哪些数字是2的倍数,用圆圈圈出来。 |
从有限的数字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
|
2.仔细观察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
|
生:我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字都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能够被2整除。 |
(二)验证 是不是所有的个位上是2、4、6、8、0的数字都是2的倍数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
引导学生尝试寻找验证自己设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生:可以多举一些例子来验证。比如:24÷2=12, 生:我发现无论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和2相乘,它的个位上只能是0—9这10个数字,所以积的个位上只有2、4、6、8、0这几种可能。…… |
(三)归纳总结 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2的倍数的特征吗? |
只有将发现有条理的归纳总结,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此环节中应注重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概括规律。 |
个位上是2、4、6、8、0的数字就是2的倍数。 |
(四)巩固练习 P17的“做一做” |
|
|
三、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 1.有了特征真是方便!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组探索、思考,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情,指导、点拨) |
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猜想到验证再到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来让学生来自主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
汇报:个位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小组汇报(举例---观察---归纳---验证) |
2.判断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你可以怎么办? 师:每人说一个能被5整除的数! 生举例并说原因!板书例子 师:还有吗?无数个?为什么? |
|
生:找能被5整除的数就可以找5的倍数,5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能被5整除的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
3.出示76430 、 98765,你觉得这两个数能被5整除吗? |
|
生1:结论得出。 生2:98765÷ 5=19753 76430÷ 5=15286 生3:通过观察发现有规律,从而得出。 |
4.小结:大家的看法一样,这两个数都能被5整除,但某某判断的更快一些,他是根据一些特征迅速判断出来的,某某同学更细心,他自己观察出特征,看来能被5整除的数就是有特征! |
|
|
5.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大家找的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你可以怎么办? 师:试一下!(多媒体课件)
师:来!每人举一个能被5整除的数! |
教学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充分地“放”,从提供素材和发现特征到验证都放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
生:个位是0或5。 个位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找能被5整除的数我们可以找5的倍数。5的倍数是自然数与5的乘积,通过这个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乘5,积的个位是几,是由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决定的。而第一个因数无论多大,它的个位只有0—9十个数字,这十个数字与5的乘积个位只有0、5两种情况。所以个位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
|
|
|
四、巩固练习: 1.游戏: 听口令起立,看谁反映得又对又快! 1)哪些学号能被2整除? 2)哪些学号能被5整除? 3)谁在刚才的游戏中站起了两次?你为什么站起两次? 2.你又能发现什么? 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又能被5整除。板书 |
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孩子,当他们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时,相信完全能够自主学习奇、偶的概念。 |
生:我的学号既能被2又能被5整除。 |
3.自学奇、偶数。 师: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还有很多知识,你们想知道吗?打开书自学奇、偶数的意义。 师:通过看书你们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呢? |
|
生1: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生2: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 生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生2:没有最大的奇、偶数。 生3:自然数里除奇数就是偶数…… |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你还有问题吗?如果有,请整理一下,我们下一节继续研究!下课! |
|
|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发展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
3.学生通过探索与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教学预设 |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特征,谁能说说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回答。)那么,3的倍数又会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中找出答案。(掲示课题。) |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
|
二、探究新知 师提出问题。 1.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23、26、29都不是3的倍数。 |
新课伊始,让学生大胆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许多孩子会顺应上节课所学,把思维定位在个位上,为后面的验证制造了很好的矛盾冲突。 |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且被3整除。 |
3.探索猜想。 出示3、4、5三个数字让学生组成是3的倍数的3位数。 |
|
学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
4.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3)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①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②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师必不可少的。 |
|
三、概括特征 1.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我们要聪明地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师出示100以内数表,每小组各一张,在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呈现学生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
巧妙地运用《百数表》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否定孩子对于旧知的迁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
2.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
|
|
3.教师引领。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 (3)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特征。 |
|
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
4.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
|
|
5.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7863…… |
|
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
四、巩固应用 1.从3、0、4、5这4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1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2.探讨下面各数中,哪些是6的倍数,哪些是9的倍数,根据这些数试着总结6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9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48、54、954、99、945、468、873、999。 (1)6的倍数有: ____________ 。 (2)9的倍数有 _______________。 (3)试着概括和归纳6、9的倍数特征。 A.6的倍数特征是: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B.9的倍数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 3.完成练习三的习题。 |
通过各种趣味性强的练习,既让学生内化了“3的倍数的特征”,又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乐趣。 |
|
五、拓展延伸 1.回顾与反思。 (1)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思考过程,侧重于学习方法指导。 (2)体会学习哪些知识,再现规律和特征。 2.完成实践活动。 猜想并验证9的倍数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7页思考题,按照教材上的3个问题分别展开研究。 (2)在个人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3)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涂、画等过程,获得成功喜悦的体验。 |
|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3的倍数的特征,又知道6、9的倍数的特征。 |
六、课后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