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布置数学作业

(2018-09-30 12:45:52)
      按照学校的要求,课堂上要少讲多学,精讲多练,课后作业也要轻负担,高质量。作业是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都离不开做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掌握。那么怎样布置课后作业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布置作业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能提高。
2.作业设计要体现出探究性。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布置作业时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3.布置作业要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可以把作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第二部分题是提高题,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教育要求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从作业设计方面说,我们的出发点应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作业设计的核心所在。而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在作业的“趣”上动脑筋,做个有思想有创新的教师,经常变换花样,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满怀喜悦地做。让数学和生活接轨,体现其应用价值,则是数学作业设计的本质要求。总之,数学作业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只有这样,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游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学反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