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识
(2016-11-18 08:03:36)
标签:
杂谈 |
1、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这个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人文底蕴在小学阶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人文领域的知识储备,古今中外现成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审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对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学生在晨诵经典时,教师的引导理解,学生们就是在人文积淀;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一个学生需要帮助,多为同学伸出援手,这就是人文情怀;学生衣着干净整齐、教室整洁卫生、美术及音乐课上喜悦的笑容,还有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都是审美情趣的范畴。
2、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拥有学习力。即便是再新的知识,都在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巧妙的学习方法,准确快速地掌握。做好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才算是学会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学生要先知道为何学习,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技巧,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开心。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经验储备,有选择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社会参与
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在班级内,和同学们之间,诚信友善,文明礼貌;同学犯错误时,宽以待人等校园班级生活就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场合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不文明现象及时的制止,就是对国家利益和尊严的捍卫。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自己在班集体这个小集体中的“位置”认识,自己在班级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作用,或是任劳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点子大王”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展成为国家的“一块砖、一块瓦”。这样的责任担当教育在小学阶段才更具体,更实际。
前一篇:期中试卷分析
后一篇:《扇形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