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要吃饱《泉城晨话》第513期
(2025-11-05 06:22:06)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老要吃饱《泉城晨话》第513期
杨延斌
不知什么妖人散布的奇谈怪论,说老年人要吃六七分饱,多吃素,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我对这种主张极其反对。老人不仅要吃好吃饱,还要随心所欲,愿咋吃就咋吃,不但不要刻意不吃肉,还要多吃肉,尤其要多吃瘦肉,更要多吃鱼虾蛋奶。
瘦死的骆驼比马肥嘛,假如一个健壮一个瘦弱的两个老人同时闹毛病躺上几天,健壮的一定能扛得住折腾,瘦弱的人可能就像过鬼门关。
老年人一定别信瘦比胖好的鬼话,更不能片面追求“千金难买老来瘦”。人胖人瘦是爹娘给的,该胖该瘦全凭那颗小蝌蚪定夺,若采取人为干预手段,该吃的不敢吃,改喝的不敢喝,疾病就像猫在旮旯里的小偷,趁你不注意就会干你一票。
人体胖瘦天注定。多数瘦人都比胖人能吃,但瘦子就是胖不起来,而胖人却戏称“喝凉水也长肉”。我认为人要想活得健康,就不能和人体自然规律拧着劲来。
老人的体能逐渐在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也在相应地衰退,就是每天吃进再多的营养,大部分都会流失。或者说,老年人吸收养分的节奏,已经撵不上体能消耗的速度。
那些盲目跟风,认为越“骨感”越健康的老人,是违背身体的客观规律,明明爱吃肉,却轻信胡言乱语不敢多吃,这是慢性作死!
人到老年,身体各个部位逐渐老化,代谢慢了、肌肉松弛了、免疫力降低了。我认为一般老人都该想明白,在这个时候不吃饱、不吃好、不吃肉,等于身体被强迫掐断供给,只能瞪眼看着吃得太少的老人一天天瘦下来。即便后来感觉不妙,再想吃饱吃肉,也只是江山既倒,大势已去,悔也晚矣。生活中,有多少老人到最后瘦成一把骨头!
有些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很残酷。我想忠告那些认可少吃饭少吃肉也要力求老来瘦的老人们,你们嫉饭嫉肉如仇,最后可能会被迫把药当饭吃。
说来真是奇怪,有些老人,人家推荐啥保健品都乐意接受,谁要是劝他们吃饱吃好且顿顿不离肉,反而听不进去。
有多少老人,明明爱吃肉,就是轻信人家胡说多吃肉或多吃饭,会引起这个高那个高,硬是亏待嘴巴虐待肚子,我眼见过有的老人眼里看着香喷喷的肉,嘴里馋得流口水,硬是克制着不吃。这纯粹是在虐待自身。
我的大哥本来是个顿顿离不了肉的人,自从他在老年续了个老伴,就轻信了她在养生课上听来的老人不吃肉才长寿的胡说八道。他在最后三年,我去芜湖看过十次,结果看他一次比一次瘦,两腿站一会儿都感觉吃力,在屋里走一百步竟成了目标。起初我看他顿顿吃的清汤寡水,就悄悄问他:“大哥,你以前不是离不开肉吗?”
大哥可怜巴巴说:“你嫂子说吃肉容易引起血脂高,血压高。”哥说“我都八十多了,还考虑什么这个高那个高?”
大哥最后这句话才是真理!
我本人年轻时不吃肉,那是因为别人家杀猪,给我一块猪脑子吃,结果那猪脑子没滋没味儿,我吃吐了,从此再不吃肉。可是到了五十多岁后,我竟不知不觉地吃起肉来。这说明老年后的肌体需要肉的滋养。
我认为人到老年,吃饭应该从“节制饮食”切换到“保供饮食”频道。老年生活靠的就是个“养”字,这个养指的不是吃什么补养品,而是肉蛋奶鱼虾蔬菜和粮食。我觉得天下最好的“药”,就是好情绪、好肉食和好蔬菜、加上恰当地锻炼、规律地作息。任何药都有副作用,你治好了这里,可能伤害了那里,却没听说吃饭吃肉能饱了肚子,却能吃坏了哪里。所以说,饭菜是天下最好的药!
我有八点建议:
二、吃饱不是吃撑。很多老人怕糖尿病,饭量越控越少,血糖却越控越高,胰岛功能日渐减退。其实,控制饮食的意思是“规律饮食+稳定供给”。
三、吃不下并不是胃不好,而是胃太空。吃得太少,胃酸会反流、以致出现胃胀、口苦、早饱感。不信试一下,饿过一会儿,反而觉得不饿了,就是胃酸反流。少吃不是养胃,而是饿胃。
四、切忌上顿吃撑,下顿不吃。老人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肠道蠕动变慢,怕的就是一顿吃多、两顿乱吃或不吃。血脂、血压、血糖稳定的人,都是规律进食。
五、清淡饮食不是无油无盐无荤。清淡也不是吃水煮菜、白粥、馒头。维生素D、钙、铁、锌都是看不见的营养。而维生素D就是骨头的营养素。铁和锌是管造血和免疫的,缺了它们,就易累、易感冒、且恢复慢。直白地说,肉蛋奶菜油盐酱醋粮,那样缺了都会有病找上身。
六、人老后饥饿感会失灵,别等饿了再吃。年龄大了,饥饿中枢反应迟钝,等你感觉饿,血糖已经低到危险值。要时间到了就吃。
七、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吃得越来越简单,不是没条件,而是没心情。孤独和抑郁,是老人食欲不振的隐形杀手。一两个人吃饭,容易吃少、吃偏,造成营养结构失衡。
八、每顿饭,都是活下去的保障。一碗饭,能决定老人明天有没有力气出门,后天能不能上下床,明年会不会因一次感冒被阎王盯上。吃饭对老人是支撑,是续命。别再纠结七分饱八分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吃对、吃好、吃够、吃饱上。
别让身体在节制中灭火。每一次认真进食,都是对生命的善待。
2025年11月2日于济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