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值得警惕《泉城晨话》第451期

(2025-08-26 06:41:29)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值得警惕 《泉城晨话》 第451

 

杨延斌

 

电影《731》没像预期的那样公映,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心里也觉得不舒服。既然是公映预告,怎能不如期上映?好奇心驱使我想搜出那份预告,但就是没搜到。赵林山导演等主创人员,也以不同方式在影迷面前预热过了,按说,没理由把观众的火热预期,变成冰凉的失望情绪。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那我就期待早日看到《731》这部电影吧。

假设《731》真的不能公映,除了能让心怀叵测的举报者们幸灾乐祸外,对绝大多数国民的爱国情怀,将是一次惨烈打击和严重伤害,其负面影响力,不亚于一次核弹炸响,说不定会点燃国民心中的怒火!

我希望不能上映的传闻,只是一个很熏人的臭屁。我坚决不相信,一个足够强大起来的中国,能够顾及几只苍蝇般的嗡嗡乱叫,而伤害国民的爱国热情。

近几天,在某媒体获悉另一个消息,说广东省有一家公司,在电影《731》公映前,想做一个历史教育知识铺垫,也是表明公司鼓励员工积极观看这部爱国主义电影,就组织所有员工观看了关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纪录片,但几名新来的员工,不仅不配合响应,反而把公司投诉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他们举报公司老板涉嫌强制员工看恐怖电影。

这个消息真令我心里涌起一种难以释怀的愤怒。我看不懂几个举报老板的小青年,他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历史观教育?到底是哪根筋出了问题?什么样的家庭,能养出这般脑残孩子?

估计几个疑似被驴踢了脑袋的青年员工怎么也没想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表态说,局里积极支持企业的做法,日本侵略者当年屠杀中国人的惨烈恐怖场面,远比电影血腥恐怖得多。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回避,更不能遗忘。企业组织员工观看日军侵华战争纪录片,是对员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正常的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驳回那几个白痴员工的投诉举报。

那家企业老板得知几个新员工投诉这件事后,果断将他们开除。老板的理由是:一个不爱国的员工绝不会爱公司。对于这个老板的做法,我坚决支持!我不但支持这家企业开除他们,还期望让那几个三观扭曲的青年人,只配在这个社会喝西北风!

我就此联想到一个问题,几个只有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的父母也只在五十岁上下,即我们平时习惯说的8090后。理清了他们两代人所处的年代背景,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想到刚刚被修改过来的毒教材,就是起始于那个年代,而经过几十年意识形态渗透,果然就成功地给部分青少年洗了脑,让他们对民族屈辱史产生糊涂麻木认知,以至于被洗脑的那部分青少年,在爱国情感上和主流社会相对立,有些人甚至淡化了国家意识,已经把屁股坐到了日本人的板凳上,仿佛变成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一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前几十年教育阵地失守的必然结果。

西方世界,曾经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看看部分年青人的言行,是不是出现演变苗头?

我想到儿时玩游戏的情景。那时农村只能看露天电影,我最爱看战争片《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而且看一遍又一遍,今晚在这个村看,明晚又撵到那个村看。我从小就痛恨日本鬼子,就是受到那几部电影的深刻影响。一帮孩子做游戏,玩的也是打鬼子,抓特务!村里演自排的《红灯记》中有鸠山,我们几个孩子竟然冲上台,逮住“鸠山”,连打带踢下口咬。

老师说过:从小看的一出戏、一部书、一个电影,能决定世界观形成。

那几个因拒绝接受《731》纪录片教育而被开除的员工,使我想到了潜在危机。这说明曾经的毒教材和淡化英雄的种种失误,已经在8090后的思想认知方面,造成极其恶劣影响,且已经延续到他们孩子身上。可见,那个叫“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有多么厉害!

历史经验早就证明,想扭转一代人造成的任何社会失误,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对亿万8090后以及他们子女放松了正确的思想教育,才导致了他们在爱国这个大是大非面前,交出模糊甚至认知偏差的答卷。

都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但是,一旦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对国家认知出了问题,这个“破牢”要补起来,必将耗费难以估量的社会资源。假如年轻人动摇了爱国意志,淡漠了报效国家的情怀,就是这两代人都从名校走出来,可能也无助于国家强盛。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何止是广东某企业几个小青年拒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在近一两年,全国传出青年人拒服兵役的恶性事件,已经很令人震惊!在我六十多年的有效记忆里,青年人都把能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作自己和一家人的无上光荣。

现在,何止不断传出有人拒服兵役的奇闻怪事,最恶劣的是,有的青年人已经到了部队,只因吃不了新兵训练的苦,就打定主意要求退役。部队为了挽救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力劝想逃兵役的青年人留下来,无奈当事人的脑袋顽固得像花岗岩石。更可悲的是,家长非但不劝阻,还坚决支持孩子逃兵役!

拒服兵役的人,就是战场上的逃兵,只配一颗子弹送一程!

拒服兵役是思想教育缺失的警钟,值得引起社会足够警惕!

 

202581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