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要严谨《泉城晨话》第442期

(2025-08-21 08:33:28)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话要严谨《泉城晨话》第442

杨延斌

我对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非常”和“特别”两个词汇,说不上是从猴年马月就开始纠结反感了。“非常”乃异乎寻常之意;与众不同才是“特别”。有许多人说话或者写文章,常常是“非常”里很寻常,“特别”之中很一般。有些人说出的“非常”话,就像在水里捞出的棉花包,水分太大;有些人嘴上的“特别”,实在是一般中的一般。

我发现,现在人们说话的夸张度越来越大。不管是相互闲聊时的口语化,或者在微信段子里,包括刊登在报刊上的各类文章里,当然,还包括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的话聊节目,电视台出镜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的访谈类节目,他们动不动就把“非常”如何如何和“特别”怎样怎样挂在嘴上。似乎把“非常”“特别”这两个应表示事态程度轻重缓急,或深浅高低的极端性词汇,太随意地变成了张口就“非常”,闭嘴就“特别”的口语化词汇。结果却是“非常”就是平常事,“特别”情况更是一股。感觉那些挺貌似“非常”或“特别”的话,就像洗脸时的毛巾一样,使劲一拧,水分便哗哗啦啦。

    我们常常对说话不着边际的人,贬称“这个人说话太玄乎或者没边没沿儿”,意思是这个人说话太不靠谱儿。要我说,真正说话不靠谱或者太玄乎的,莫过于张口就“非常”,闭口就“特别”的人。一个能随随便便把“非常”或“特别”挂在嘴上的人,说出的话就像吹出的泡泡。

   “非常”和“特别”这两个词汇,是表示事态境况极端的意思,也是两个不该随随便便使用的词汇。而正相反的是,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或网络平台及纸质报刊发出的各种文章里,人们竟随意的“非常”,任性的“特别”。结果你会发现,被“非常”的事情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非常,“特别”的事情实在一般般。比如说这个人非常好,那个人特别坏,这种东西特别好吃,那种特别苦或特别甜等等。

可以说一个人好,但说“非常好”,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非常好”。一个人在生活层面做好事,可以用“高尚”给予赞美,但不宜赞誉为“特别”高尚。

若说加糖的食品“特别甜”,那么比糖甜的还有蜂蜜,就不能称之为“特别甜”。否则,世上的“甜如蜜”就该说成“甜如糖”了。有些人所说的甜点特别好吃,也只能是“比较好吃、挺好吃、很好吃",而不是“特别好吃”。

若说一部电影“特别精彩”,也只能是“精彩,挺精彩,很精彩”,而不是无法超越的“特别精彩”。有些表示好的商品标注,更是奇葩雷人。比如有的名茶,就在标签上标注“特一级”“特二级”“特三级”“特特级”。本来“特”就是无法超越了,咋还能够特中有特呢?所以我说,这些很随意挂在嘴上的“非常和特别”,以及那些极端的“特特级,特特特级”等等,才是最玄乎最不靠谱儿的。

以我之拙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应该省着使用“非常”和“特别”。最起码,也要把这两个词汇,指派到合适的用场。

遗憾的是,人们却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演讲,写文章时,甚至是在高层次的访谈节目中,也包括一些大牌主持节目,都时时处处随随便便就把“非常”“特别”拿来用。这也太降低“非常”“特别”的身价了。

我以为,随意的“非常、特别”,是一种太廉价的语言浮夸现象,对此,我称之为“极端虚情化”现象。太任意的“非常、特别”,等同于人们在夸赞人或贬低人时,使劲往话里“掺水”。说某某人是个好人,也只能是个比较好的人、挺好的人,或是个很好的人,而不能说“非常好”或“特别好”,仅此而已。而把人极端地说成非常好或特别好,显得太虚太过誉了。别忘了老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把一个人说成“非常好”“特别好”,等同于这个人是无瑕疵的“足金”,是没缺点的“完人”。

无论世上有多好的玉,或多或少都有瑕疵。语言虽然是无形的,但还是留有余地的好。比如在权威性的电视访谈节目里,或是写褒贬文章时,都不应该不留余地,随随便便“非常和特别”。否则就是人为地给语言注水。

“非常”和“特别”这两个词汇,应留到事件至极时才能使用。比如形容山高,只有到喜马拉雅山最高处,才能说特别高或非常高。因为在地球上,再无比珠峰高的山,所以这山才“非常和特别”。我主张,别看“非常和特别”不用花钱买,但也要到当用时才能用。而不能像对待“的地得”一样,动不动就把“非常和特别”抓过来派用场。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适当地挤挤说话或写文章中的水分,增强点语言的纯度。

我不是语言学家,说的都是自己的土话。好在我是写给文友看的,学究们若看了,就一笑而过。嗤之以鼻我也不在意,要不咋叫土包子呢!

最后拐个弯儿:凡是有诗人桑恒昌出席的文事活动,我都很关注老人家的即席发言。我几乎没在桑老的话里,听到这个“非常”,那个“特别”。我注意到,尽管是在可以随意的场合,桑老看似随意说出的话,哲理中也蕴藏着严谨的思想、语言的缜密,这就是思想和语言修为的至高至纯吧!

2025711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