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延斌_水务
杨延斌_水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45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夜路畅//《泉城晨话》//第388期

(2025-07-16 06:26:40)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一夜路畅//《泉城晨话》//388

杨延斌

   今儿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送俩外孙儿上学,走到小区第一个十字路口,忽然感觉到哪儿不对劲儿,咋回事儿,咋比往日过路口感觉畅快了呢?一歪头发现,南北路上南侧的拦车收费关卡一夜之间不见了。这个天天在家门口堵着人心宣泄着特权的收费关卡,终于寿终了。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取消,那根冷冰冰的棍子还会横在居民眼前吗?

这是个讲道理讲法制的社会,所有被资本开发了的各个居民区,每一寸土地都是所有居民被平摊了钱的,但却有人能在路边划定停车位收钱,在路中间坐上一间小屋子,安上两道栏杆,派上一个横竖不说理的老头子,这就开始24小时收费了。这钱是谁收的呢?既然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居民买下了,谁就是收费,进项也该归居民所有嘛,可是却被特权装进了腰包。这一收可是十年八年呀!这是哪家的道理谁家的王法呀!肥了谁你一定懂得。

谢天谢地,这本不该堵人心的路口,终于在一夜之间畅通了。我家到学校不到一千米,有三个十字路口,是眼前这一条路的路卡被撤了,还是几条路的路卡都没有了?把孩子送到学校,我就围着周围小区转了个大圈儿,发现每条路上的关卡都不见了,这就证明掌管这个权力的官员醒酒了,开始办人事儿了。是不是相关人员被陈行甲感化了?

别看只是一道收费栏杆,这些年可给学生和接送学生的老人们造成了很多麻烦。比如我正扯着俩孩子的手想穿过路口,常常遇到被拦下的一溜车辆放行,而在一早这个高峰期,开车的也是赶着上班,送幼儿的、送学生的也是赶在那个时段,那一阵的孩子大人哪怕被车流阻断10秒钟,也会有上百大人孩子被堵在路口。等汽车流一过,被堵在路边的大人孩子,就一窝蜂往前冲,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和汽车,家家送孩子的方式不同,但都想按时到校这个目标相同,这就必然发生拥挤。想想,几乎在15分钟之间,几千个孩子加几千个送孩子的老人,近万人都得从四个方向向两个学校大门里走,不妨用脚丫子计算一下那个时间段的人头密度,那么多车那么多人,能不发生磕磕碰碰的纷争吗?

这可是不到一千米三个路口啊,假设15分钟的高峰期,人流每一分钟被车流阻断一次,想想三个路口的人员流向有多大的密度。而没有那股阻断行人的车流呢,孩子老人就不会扎堆,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大事小情就不会发生那么多。

别看现在已经把停车收费栏杆取消了,我也一时难忘特权给居民造的那些孽事。

顺便拐弯儿说说另一个旧账。大概在十年前,我也随大流说过一句不该说的无知闲话:“现在孩子上下学,离学校就这么几步远,天天还得大人接送!”语境中藏着讽刺挖苦。等我大外孙儿六岁上学,我就发现曾经不走脑子说出来的话就该掌嘴!

我切身体会到,孩子上下学不接不送绝对不行!原因嘛很简单:车多、人多、险情多,还有个孩子可能被人领走或者被在校园外霸凌的危险。即便家家都接送,也免不了有孩子被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刮着碰着,要说在早晚高峰段防不胜防,绝不是瞎说。我接送三个孩子十年以上了,被车刮了蹭了,被各种电动车撞了,哪年都少不了几次,只是本老头不善找麻烦罢了。但有一点肯定,如果没有接送,每次被车亲密的就是孩子。

还有重要的一条,根据河北有孩子被同伴活活打死埋了的经验教训,孩子即便到初中,大人不妨也到学校陪着孩子走回来。假设那个被残杀的孩子,放学时有人陪着走回家,悲剧可能就会避免。你可能陪孩子一千天都平平安安,或许就有关键的一天,因为有大人的陪伴就幸免了劫难。而我们防的就是那个千分之一天。人们常说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把这句话改成谨防孩子被毁在恶魔的罪孽下。

关于接送孩子的问题是有明显代购的,年龄大的人们常常说“我们小时候上学,哪有接送这一说!你看看现在的孩子,哪有一家不接送的?”年轻人的回怼很给力:“你们那个年代别说汽车,有自行车的有几家?上学的路上没有这种车那种车,孩子没有被碰被撞的危险,当然就不用送了!现在一个县城的车辆,比五十年前全国的车都多,孩子上学不接送,哪能行?再说,你们那个年代有学校霸凌这一说吗?那时学校的风气有现在这么坏吗?”

想想可不是嘛,原因和道理就像虱子在秃子头上爬。

轮到我早晚接送外孙儿上下学开始,脑子里经常闪过一句话:谁不接送孩子,谁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接送孩子。我家与学校的距离至多一千米,近吧?但是要经过三个十字路口,其中有两个十字路口,天天有学生家委会成员轮流值晨,照看着学生过路口,天气晴好还好,赶上风霜雪雨或闷热凄冷,那站在四个路角的值守家长,可得甘心挨着呀!就算这样,我在过路口时,还得一手紧扯着一个孩子。

我说以上这些话,是想引申出一个问题:客观因素给学生家长造成的麻烦,也只能用人的努力规避麻烦,但要是出现人为制造的麻烦,就是给人心里添堵了吧?而要是有人不仅能在路上添堵,还能在给人心添堵中挣钱,我们需要消灭的就是类似的特权! 

2025318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