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延斌_水务
杨延斌_水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45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I的魔力//《泉城晨话》//第376期

(2025-07-11 05:25:42)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AI的魔力//《泉城晨话》//376

杨延斌

前几天我去上海看朋友,有几个文友私信问我,咋好几天不见《泉城晨话》了?还有朋友担心我是不是生病了?十分感谢大家对《泉城晨话》和我健康状况的牵挂!我以同样的心情牵挂着上海的朋友,但愿他们也能感受到被朋友牵挂的幸福!朋友之间,惦记和被惦记都是难得的情感享受。

这些日子里,无论在家还是乘地铁、坐公交、逛景点、走亲、遛弯儿还是访友、听朋友吹牛还是拉闲呱、包括这次在上海和朋友聊天,都离不开AI智能这个话题。多数人给我的印象,纠结担忧的是AI智能会打了谁手中的饭碗,会逼得AI下的弱势群体生计维艰。

我们不要只想着有人被打了饭碗会给生活造成多少被动局面,或许有些人的饭碗被打碎,正是AI智能带来的社会进步。

如果政府服务大厅改用智能机器人办公,它会完全按照程序为人民提供满意服务,我们也不用看公务员的脸子,它既不用把任人唯贤当化妆品往脸上贴,也不用担心任人唯亲被人举报。如果真有这般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AI智能公务员,哪怕是白养着真人公务员吃闲饭,也要让AI智能公务员上班;要是AI公务员的工作能达到让人民满意,还要那些效率底下、动不动就摆架子、耍态度、折腾人、难为人的活人公务员有啥用?假如AI智能真打了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公务员饭碗,你会有意见吗?

比如一个AI智能医生,一天的工作量是真人医生的500倍以上,诊断准确率能达到90%,而一个真人教授级专家的诊断准确率,也只能达到50%左右,关键是AI智能医生绝不会对患者待答不理,患者也用不着给它塞红包,而且也不用排队等候,还能把病情说得明明白白,病人问他啥都能耐心答复,绝不像真人医生那样,你问十句,他们可能在嗓子里挤出一句,你听不清再问,人家就不理你了。你说AI医生能提供那么周到的服务,社会还供养着那些穿白大褂的爷爷奶奶有啥必要?AI智能医生真要这么好,我没理由不点赞吧?

要是一个AI智能教师站在讲台上,能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不分家长有权势还是贫弱底层,都能按照教程授课,它不会歧视体罚打骂任何学生,更不会以隐晦手段索要红包,它的知识面和教学方法要比真人秀丰富几百倍,这样的AI智能教师,我们有理由拒绝吗?

这些日子我反复琢磨,认为AI已经或者必将对社会带来始料不及的冲击,人们有些忧虑甚至恐慌都在情理之中。但我觉得,还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AI智能为好,大可不必为AI智能的普及而忧心忡忡。因为AI智能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颠覆性的发展。

自从我走向社会,五十多年来几乎天天在嚷嚷要解放生产力,而每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都能推动生产力的大踏步前进。但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不及这次AI智能对生产力的解放来得迅猛而彻底。从这个角度,我想欢呼AI智能的到来!

当然已经有孩子提出,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这么厉害,那我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吗?作为孩子这么想没什么不妥,只是他们还没明白,AI智能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现在的孩子如果紧跟AI智能发展步伐,他们正是在AI智能时代大有作为的一代。AI智能的兴起,正是当下几代青少年人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幸运!

AI时代来了,预示着教育首先要面临重大改革。年前我听过固体力学与微纳米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的郑泉水院士在深圳一所学校的演讲,他的观点令我震撼。他说现在的教育应该回归本源。我为什么感到震撼?他说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时代正在向数字时代转型。

我震撼的就是这个“转型”。那么教育的“转型”要转什么?这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按我的理解:如果还让孩子背着个大书包,课上课下做题海战术,完全就是浪费生命。我恍然明白AI智能是来干什么的了,它是来淘汰按照标准答案培养孩子的陈旧体制的。也就是说,AI智能即将把用原有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变成废材。按照郑泉水院士的理论,我认为原有的教育模式即将变得一文不值。这么说也不算离谱吧?

过去有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AI时代的到来,才是知识就是力量的最好诠释。我的依据是,AI智能的凶猛来势,就是工业时代的真正到来,只有工业时代,才能充分展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技能。所以在我心里,AI智能技术下的工业时代,就是智能技术的工业魔幻世界。

工业时代就是数字时代,它会加速三个阶层的形成。也就是社会即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用不断的技术创新引领社会;第二个层面是新技术创造出的智能机器人,也可以说AI智能机器人是先进技术的奴隶,或者说AI是没心没肺没感情的冰冷工具;第三个层面就是被新技术和AI智能淘汰下来的人。将来的社会,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生存将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要在2035年建设成为教育强国、这是眨眼既到的事儿。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十年之内,最抢手的就是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型人才。这是AI智能发展的必然!

一家之言,你可一笑而过。

2025216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