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取材//《泉城晨话》//第331期
(2025-01-09 08:44:46)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巧手取材//《泉城晨话》//第331期
杨延斌
有很多人说读书这么重要那么重要,结果一车一车的“重要”就是卡在耳内不往心里走。我想的却是,干嘛非把读书的事往复杂处说呢?
读书有多么重要,有用没用,哪有那么多弯弯绕?要我说就简单:多读书的人,坐在家里也能看到世界,读书少或不读书的人,眼皮底下就是世界。
昨天挚友冯鲜自平阴来看我,本来约定两个人就在家里聊聊与读书写书 有关的事儿。不巧的是,家里有两人感冒,这次是流行性病毒,极易传染。他家有年近九旬老母,我怕他把病菌带回家传染老人,就临时决定我和老伴儿去西客站和他会面,然后让老伴儿把他送我的一兜子书拿回家,我们俩去趵突泉看菊展。
结果把几个小时耗费在公交上,我俩都感可惜。下午送冯鲜走后,在回家的公交上,我就琢磨这期的话题写什么,想来想去,打算写写趵突泉。
今早打字前,先翻弄冯鲜送我的十几本书,看到新华书店的印章,就想到了以往去书店买书的情景,想起买书,脑子里就闪现张坤堂的散文《红花朵朵抱回家》。我想是他的“朵朵红花”钻进我心里的缘故,索性这期《泉城晨话》就说说坤堂兄买书读书的故事。
那些书店盖在书上的印章,在女儿眼里变成一朵朵小红花,坤堂兄却拿来做了文章标题,这个切入点抓得巧妙,巧就巧在他用那些“小红花”做载体,把几十年买书读书的故事串联起来,使一大堆故事显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把父亲通过读书买书在女儿成长中产生的教化影响显现出来。这是一篇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教育性兼具的好散文。
有那么多人买书,都眼睁睁看着书店收银员盖上章,只有张坤堂的女儿把那一枚枚印章幻化成朵朵小红花,也只有他把女儿眼里的“红花朵朵”串联成故事,这就是坤堂兄巧手取材,创新有道。
正好一周前有人和我探讨散文的创新问题,我是这么说的:散文家不只是让人看到你在人群中,更重要的是让人家看到人群中有你。在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你突然发现有一顶帽子或者一条围巾惹眼,抓住这个点就是散文的“新”;有一众人走来走去,就有那么一双鞋吸引你的目光,这双鞋的与众不同,就是散文的“奇”;泉城广场节日里的玩客密密麻麻,如果你寻找的人身着款式色彩都鲜亮的服装,让你远远就能看见,这就是散文的“特”。一篇散文能够抓住新奇特三个点,就成了天上来的活水,你想让人说不好都难。
张坤堂能够在平平常常的买书中,通过一枚印章提炼出劲劲道道的故事,这就是《红花朵朵抱回家》的新鲜之处。能在平淡中抓到别人看不到的亮点,凭的是作家能穿透生活的好眼力。
过去的几十年,我也没少买书,留在记忆里的那些印章,有红色、紫色、蓝色的,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的。我在读坤堂兄这篇散文时,边读边回忆在各地书店买书、盖章的情景,一篇《红花朵朵抱回家》能把深埋在心底的美好过往引出来,也是此文的妙处。因为绝大多数买书的人不会留意盖章这个细节,坤堂兄注意到了,这就是散文的人无我有。
人的习惯嗜好是可以遗传的,坤堂兄不仅习惯自己往书店跑,还要一次次地领着女儿逛书店。 “我的父亲早年在济南市一个县机关学校任辅导老师,每逢寒暑假,他才有时间回家和我们团聚。每次他总是带回一些刚买的新书,还有从古旧书店买的书。虽然回家的时间短暂…… 我看到他的书写着购于济南市的哪个书店,有二大马路纬三路、大观园、王舍人赵家庄新华书店…...我也和新华书店这些蓝色的印章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叙述,一下子袒露了坤堂兄为什么一次次地领着女儿把工资钱往书店送,原来他这是上行下效踩着父亲的脚印走。
有一种肉眼难见像虮子大小的虫子,寄生在旧书页里,以噬纸为生,我称之为书虫。原来坤堂兄祖孙三代都是“书虫”,感情书店就是“书虫”们的“粮库”,这就顺理成章了嘛。
坤堂兄进一步“坦白交代”说:“我这一生进新华书店的次数远远大于进超市的次数。因为新华书店能给我帮忙,给我快乐。我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需要提升,而新华书店则像加油站,像营养餐厅,给我提供着这方面的给养。”看看,他把书店当成“加油站、餐厅”,书店岂不勾他们的魂?
其实,新华书店是给人的生命提供动力的地方,相当于人生的动力航母,坤堂祖孙三代养成进书店的习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作者个大体胖,莫不是食书而肥吧?
作者有个爱进书店的好习惯,甚至有时偏执:“与同事去外地出差,他们都爱在闲暇去名胜古迹,我则喜欢钻进新华书店。我从事的是教育教学研究,在那里买到我需要的书籍就如获至宝。”是啊,人一旦买书上瘾,看到书店就想进。
坤堂兄的《朵朵红花抱回家》,这个“抱”用得也好,用“拿”字可能买的是一本书,用“抱”就是买了很多书。看来买书这点事,坤堂兄琢磨透了。
2024年11月11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