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难通//《泉城晨话》//第250期

(2024-04-03 05:17:16)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南通难通//《泉城晨话》//250


杨延斌
近日南通因为发布一道清明节禁烧冥币纸钱的禁令,可出了大名,也引起老百姓骂声一片。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些手握重权的官员,为什么总是揪着人民的传统文化习俗不放?为什么有些官员总是向传统文化举起刀?不妨回看历史或者放眼近代,凡是仇视在人民大众中形成文化传统习俗的当权者,哪有一个人是好下场?

我所以把《南通难通》当做话题,是这个城市和我有过难解难分的过往。我在三十几年前开始在德州经商时,常去南通的启东上床上用品,那时叫启东镇,现在是县级启东市。当时启东是全国起步最早的床上用品加工批发基地。但是当时去启东的交通很不便利。对于经商来说,当时的交通“难通”对于我正是个有利条件,因为南通的谐音是“难通”,德州的个体商户们都认为“难通”不吉利,就不愿意去那里上货。我正是利用单位的经济实力,加上不信那个不吉利的邪,就去南通启东开辟了床上用品渠道。

有次我刚想从德州开车去启东,很信迷信的二姐阻拦说:“难通”不吉利,可别开车去了。我嘴上说不信迷信,但二姐的话在我心里留下阴影。按照玄学的说法,为躲避可能的“不吉利”,这种情况下不听也得听。从此我心里就埋怨,原来叫通州多好,偏偏叫什么“难通(南通)”!

为了弄懂南通地名的来历,在写此文之前,我查阅了网上资料。

南通是江苏省很有历史厚重感的名城,古代称崇山、静海(与天津静海同名)。958年设立通州。到了清代雍正初年,升为直隶州,相当于现在国家的直辖市。至于为什么改通州为南通,也是雍正初年改的。改通州为南通的理由是,我国的地名用字,自古就形成不成文的规则,同一级地名不能重复,到了1151年,清朝朝廷又把当时的潞阳改称通州,既现北京附近的通州。为避免两个通州重复,清朝政府就把江苏的通州前加一个“南“字,后人渐渐就把南通州叫成了南通。到了民国初年,又把南通州改称南通县。直到1949年,又把南通县及其周边乡镇整合在一起,从此改成南通市。

还得回到清明节祭祀话题。我觉得不管以什么方式祭祀前人,只是一个方式和方法不同问题,不能随随便便拿“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吓唬人,更不能像南通市主张的那样,不能生产、销售、使用冥币烧纸或者相关祭祀产品,否则就罚款直至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你说那些官员的脑子到底怎么了?如果按照南通有些官员把民众烧纸祭拜说成是封建迷信的话,那你说各种从西方漂移而来的宗教信仰是不是迷信?按照南通部分当权者的说法,那大年初一到二月二,几乎每天都与鬼神传说有关,以后这些节日还过不过?伊斯兰国家的这个斋那个斋,西方世界的圣诞节就是文明吗?这是不是罔顾中国国情,有崇洋媚外之嫌?

我认为对先人的祭祀活动,根据各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不同,对前人的祭祀方式就不同。至于像南通说的烧纸或者购买使用其他祭祀产品,会增添民众的经济负担,我说这个蛋扯得真是不咸不淡,简直就是胡诌巴咧!他们或许以为一沓烧纸或者一沓冥币,可能比几束鲜花便宜,岂不知临近清明时节,鲜花的价格是飞涨的。

再说,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到了清明节,无论高层还是普通民众,都要到坟前或者墓地祭祀先人。人只有到了祭拜先人的时刻,才能想起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否则不就成了数典忘祖了吗?

不能说高层人士在墓前献束花、鞠个躬就是高雅文明的祭拜,底层民众烧烧纸,跪拜或者磕头就是低俗迷信。我反而认为跪拜叩头要比别的祭拜方式更具有人性味道,也真心实意得多。

我想南通有关官员一定看过《亮剑》电视剧。在秀芹被山崎刀劈的那集,李云龙坐在秀芹坟前对死人痛诉衷肠,说了那么长时间的话,一个死人能听到吗?李云龙作为一个八路军的团长,所作所为是不是迷信?

按说,人死就是如灯灭,管你鲜花还是烧纸,死人是收不到、听不到、看不到的。那么每逢清明节还要不要祭祀先人?还要不要祭祀人民英雄?烈士亲属在清明时节给亲人烧几张纸钱,与大人物在英雄或者伟人墓前鞠个躬敬个礼,不就是方式不同吗?

这些年政府主张以人民为中心,有些官员咋就照着人民使绊子呢?我认为,还是某些投机官员,没把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扣好。

有些官员只把保护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挂在嘴上,却不行保护文化传承之实。近几十年以来,周边国家瞪着眼睛和我们争夺这个非遗那个节日所有权。比如韩国和日本,今天把这个节说成他们的,明天把那个传统说成是起源于他们国家。尤其是日本,恨不得把种草药居于他们所有。而我们有些官员不思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传统,还干些亲者痛,敌者快的勾当,其居心值得警惕。

南通的清明节禁令,不仅“难通”,还很令人难解。

202441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