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活存量//《泉城晨话》//第195期

(2024-01-15 05:50:08)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盘活存量//《泉城晨话》//195

杨延斌

记得好像在十月份的某一天,我看到某地瞬间将十五栋楼盘爆破的新闻。十多亿的财富,就那么轻而易举化为乌有。我对这种处置方式极其反对,也认为这种毁灭财富式的巨大浪费是对人民的犯罪,应该追究法律责任。要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处置许家印及其许家印们,给全社会造成的数以十万亿计的烂楼盘,那会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塌方式损失。甚至等于逼迫经济社会倒退几年。

那些已经基本盖好的房子,就因为房企资金链断了,老板死了或者被抓了,房企垮了,造成房子无法盖下去,就只有夷为平地这一条路吗?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呢?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平民百姓能够操心的事儿。可我就是爱瞎操心,觉得就那么轻易把数以亿计的资产瞬间毁灭,心疼啊!

许家印被抓后,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迷惑了社会数十年的大骗子,给国家挖下的2,45万亿大坑该怎么填上。估计有很多相关的金融系统或者政府官员,以及经济学家们,正在奢侈地消费脑细胞,力争拿出止损方略。可是他们除了把一片片鬼楼夷为平地,还能想出啥好主意吗?

我以为,那些坐在办公室造车的人们,绝对想不出好主意,因为他们的脑子只往上想,眼睛只看官员的脸。他们的眼睛看不到民众利益,心里想不到被坑害的数以百万计购房户的疾苦。因此就不会想出让国家和民众两头都满意的好主意。

我的主意可能比较实际,也可行,说出来你听听!

谁都知道,金融和房地产是相互依存的,因为金融系统某些决策者的贪欲私心,助长了房地产大佬们的恣意妄为,房地产行业的虚假繁荣信息,又替金融系统掩盖了龌龊行为,他们是狼和狈的关系,危害的都是国家利益。这些人都应该用重典予以严惩。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金融和房地产这对利益搭档,给国家制造了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假象。我相信,房地产系统绝不会只有一个许家印在危害国家,他们给国家造成的金融损失,绝不会只有几个或者N2,45万亿。现在要做的是,要在痛定思痛前提下,想出个能彻底给国家止损的好主意。

我的想法是,国家绝不能这么被动地承受巨大亏空,也绝不能让那些许家印们把国库恣意掏空。那些为许家印和许家印们充当保护伞,大肆受贿的官员们,那些在金融系统为许家印们大开绿灯的行长们,那些既得利益的高官们,都要用重典严加制裁。而那些被许家印们坑害的购房户,也不能白白吃亏认倒霉。最后要解决这场社会金融危机,还得依靠人民大众的支持。

我的想法是,让数以十亿万亿计的资产,细水长流般回流国库,让贷不起款买房的数以千万计的家庭,能够住得起房。

许家印们造成的数以万亿计的金融窟窿,绝不能让国库充当倒霉蛋。因为让国家承担了亏空,就等于变相吸嗜劳动人民血汗,更等于削弱了国防科研开支。想到这些,我就产生一个让资金逐渐回流国库的主张:

一是用重典制裁许家印们,把他们和他们的亲属,朋友,情妇以及受贿的官员们,行长们,高收入的房企高管们,尤其像许家印豢养的所谓艺术团的艺伎寄生虫们,或者许家印们高薪宠养的这个球队哪个球队的球员们,把他们非法所得的高收入都没收归国库所有,有这部分罚没资金,完全可以相抵信贷的利息损失。

剩下的就是关键的房产处置问题。现在的社会现状是,据有关知情人士预估,全国的存量房产,就是二十年不盖房子,也够无房户住的。关键是有很大一部分无房户贷不起款,买不起房。各个房企的存量房产又不肯按市场规律卖,因为他们心里想坑的就是国家银行。

我的建议是,把问题房企存量房产都归国有,国家再按照房产的基本造价,也不把任何房企造成的损失,绑架到房价上,就按平价出售给民众,采取不负担利息分月付款的方式,比如每月付款2000元,按照房产成本,20年至30年还完。在没还清房款之前,产权归国家和个人共同所有。在购房者还款期间,国有和个人产权比例,分别在递减和递增,直到付清全部房款,购房者才可以办理产权证。

这个办法,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利。国家在二三十年内回流了数万亿资金,千千万万个家庭规避了贷款重负,就是那些刚就业成家的年青人,用这个办法也能买得起房。这样一来,国家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既回流了资金,又把实惠让利于民,既能聚拢民心,又能减少社会矛盾,我以为这是个把肉拦在锅里的好办法。

我想到的这个办法,就是让规模庞大的存量房产活起来。鉴于三年疫情造成了地方财政吃紧,国家也可以把一部分回流资金留给地方政府。这样,除了让在金融和房地产业作妖的那些人都受到重典制裁,剩下的各方,都是最好结果。

就算我梦游一场,重新演绎“杞人忧天”吧。你认为我是醉话也行!

20231116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