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火炉/《泉城晨话》第144期
(2023-12-21 06:16:27)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远离火炉/《泉城晨话》第144期
杨延斌
济南作为四大火炉之一,耍起脾气来确实很厉害,那个热劲儿我已经领教多年了。济南市的地貌相当一个大盆子,三面围着山,北面流淌着一条黄河,在炎热的夏天,一场雨下来,雨水就从山上流向市区,太阳在天上一照,热乎乎的水蒸气就升腾到半空,因而济南的热相当于在浴池蒸桑拿,所以济南的夏天有桑拿天的称谓。而今年,老天爷更是过于热情高涨,尚在六月份的气温,就达到37,8°居高不下,月底还一连几天冲上40度热搜。我感觉这个夏天实在太难熬了,而天天闷在家里吹空调,这种日子过长了并不舒服。有一天,心路一下子走到了北大荒,我猛然想起了查哈阳,想到了魂牵梦绕的稻花香的夏天,想到留在稻花香的许多牵挂。我和老伴儿一商量,决定领着双包外孙儿去北大荒过个夏天。
我们决定乘坐老火车,重新体验一下在车上度过一天一夜的漫长感觉。 原以为这些年的飞机高铁发展得速度如此惊人,火车票不会再难买。网上预售十五天的火车票,每天下午两点开始放票。为了把握,我就提前十五天开始抢票,打算买到哪天就哪天走。结果一连五天,也不知道网上是什么神操作,每天放票一分钟之内,软卧硬卧都被抢光。我想尽可能不给朋友添麻烦,所以就想在人工售票排队碰碰运气。结果,第二天就幸运地买到两张软卧。当我兴冲冲离开售票口后,才猛然意识到这两张软卧价格有点高的离谱,仔细一看票面,才看清车票是杭州至齐齐哈尔,起点远了一倍,这个差错真的很奇葩!我回到售票窗口,售票员态度好极了,她以最快速度办理退票手续,还示意我不要声张。结果,票退了,我的两张软卧却废了。事情逼到了不求朋友不行的地步。结果朋友帮忙买到了7月3日的软卧。
7月4日早八点 经过两千多公里的六省市大穿越,我们到达了齐齐哈尔站。一下车,就见好友张凤鸣向我们走来。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相迎,这就叫人熟为宝。齐齐哈尔距离查哈阳农场还有三个小时的汽车距离,凤鸣要开车送我们,考虑到他来去几百公里的安全问题,我坚持乘坐大巴车。凤鸣想安排我们在齐齐哈尔吃顿饭,结果也因为有彦军在查哈阳等着见一面后回哈尔滨而作罢。不过,凤鸣把我们送到客运站这个忙,帮得我也感觉很省心省力。
大巴在9:00开出齐齐哈尔客运站。这条通往查哈阳的路,我从1968年至今不知走过了多少趟,但这次坐在大巴上,却有一番不一样的感想。首先,这条路已经算得上平坦通畅,但和山东的公路比起来,还赶不上山东的乡间公路宽敞。但也有个客观条件相比对,一条主要公路,一路上看到的车却很少,足见这个地域的社会流通性很差。车少人稀,一条路的宽窄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在一百多公里的区间,路过的依然是熟悉的村镇。一晃四五十年过去了,除了几个重要城镇多了几栋楼房,真的看不出有什么新气象。看到眼前的萧条景象,我心里咋也高兴不起来。而我又多么祈望这个地方能富裕起来!
大巴车一从平阳拐向查哈阳方向,景色就有了明显的鲜活气儿。这下我坚定了一个判断,方圆几百里,只有查哈阳有个新城镇的新样子,从这里看到的人,精气神儿都和别的地方的人大不一样。
大巴车距离查哈阳站三四百米的时候,我远远就看到几位同学的身影:高彦军,苏玉泉,王清河,邱焕兰。彦军盛情做东,我们吃进去的是查哈阳的特色和年少时的友情。我们的情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窖藏。我的好哥们王庆刚夫妇也赶到席间助兴,我们之间是在很悲壮的年份结下的情谊。
晚上,我们很难拒绝提前几天从哈尔滨赶来查哈阳的李秀华盛情,由她招待我们一家四口,作陪的有邱焕兰王清河夫妇,还有美女史群力。
同学相会,话题是很丰富多彩的,更何况,在学生时代,唯有我们一个班能够完整地排练京剧《智取威虎山》。今晚和我坐在一起的王清河,就是当年的参谋长“邵剑波”。今天虽然是小范围相聚,但由于有活跃的美女史群力一次次献歌,王清河的一次次即兴清唱,给席间打造出一种宽松随意的友情气氛。
一个人不服老,那只是一种精气神儿支撑下的心态而已,但事实上,我们的确已经老了。而且不服老也是背天违地之举,是逆天而行,实不可取。老了就是老了,要像欢度青春岁月一样,欢度夕阳时光,才是该有的模样。人生就是一种奇奇怪怪的日久天长过程,刚刚走向社会时,同学之间很少聚会,大家都想埋头打造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在暗下决心,一定要工作好,娶得好,嫁得好,然后带着这些好,在同学面前谝一谝。这种想法虽属狭隘,却也是积极进取心态。但是,毕竟人生不尽如人意者十之八九,能够真正算得上飞黄腾达的少之又少。但我惊奇地发现,所谓的混得好混得不好,还是那个攀比在做怪。
大凡活得有滋有味的人,从来不看别人碗里装的是什么,只关心自己碗里的饭菜合不合自己的口,幸不幸福,在于你的生活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滋味儿。
2022年7月6日于查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