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团养老/《泉城晨话》之106期

(2023-12-03 06:18:28)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抱团养老/《泉城晨话》之106

杨延斌

我在202339日赴夏津康泰颐养院采风之后,又一次想到抱团养老这个话题。曾经在《泉城晨话》第五十六期说过《结伴养老》,20158月,也曾经写过一篇《特别生日宴》的文章,两文大意说的都是年老之后,一帮从年轻时期一直交往到老的好朋友们,相约到某一个地方“抱团”“结伴”“集体”共度夕阳美景。选择这样的养老方式结伴养老,要以养老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养老设施和服务条件,生活条件,娱乐条件,收费标准为基本依据,再权衡决定要在哪个地方颐养天年。

几年来我一次次说养老,一是证明自己正走在年老的路上,二是想把自己在养老问题上的新观念新发现新感觉,接连不断地传递给读者,特别是想传递给相交了几十年的好朋友。说得更明确一点儿,就是想创造一个契机,相约一帮顺眼顺心又有共同阅历和话题的老朋友圈子,相聚到一起过家家。在这样的结伴养老群体中,可以有光腚娃娃,儿时玩伴,小学中学同学,一个单位同事,人生旅途中结交的好朋友,可以是男是女甚至是曾经的初恋,也可以是鳏寡孤独境况下相距千里的密友,假如有这样的十几个,二十几个,五六十个认知阅历基本相近的老朋友相聚在夕阳之下,一起朝夕相处吃喝玩乐,把一生的内存都晒出来,相互搀扶着帮衬着鼓励着,没有担忧也没有害怕地走到天黑,那该是一幅多么瑰丽的夕照晚景啊!我们这代人何必要处处因循守旧一直到老,为何不能大胆地创造出一种幸福生活的养老新模式?或许这种创造性尝试,既能解了子欲孝而孝不得,也排遣了老欲守而无人可守的尴尬寂寥状态,或许还能化解许多社会矛盾,促进几代人和谐平稳相处。很可能因为老年人创造性地勇敢迈出结伴或者抱团养老这一步,就可能推进社会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

我知道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人人都有故土故交难离的纠结,不是这个舍不得就是那个撂不下,要想让大家迈出结伴养老这一步实属不易。常常有人会这样说,我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习惯了,再换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怕适应不了。那我想举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例子,你知道有多少大小官员或者社会成功人士,他们退休后会到国外生活吗?他们能和我们一样的相约许多人抱团养老吗?他们到国外才是真正的人生地不熟,再加上他们是人家眼里的外国人,他们会有在国内结伴养老那么快乐自由吗?相比于那些连祖国都能抛弃的官员富人抑或社会成功人士们,他们可能最后在国外穷得只剩下不是正路来的钱,而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会成为孤寂冷清的乞丐。想想他们,老了的我们,还有什么这个不舍那个难离的呢?但有一点我要提请大家必须想明白,结伴或者是抱团养老,一定会成为若干年后的社会大趋势,而且也会成为最文明最快乐的养老方式。

如果想通了舍与离是早早晚晚的事儿,就该趁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坚决果断走出这一步。千万不要以为到养老院就是让人伺候,应该看做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的改变。难道你非要靠到连做饭刷碗都干不了的时候,才想到去养老院吗?若真是那样,你耽误的可不仅仅是老有所乐的夕阳景儿,很可能连健康幸福这两样都会离你而去,能够陪伴你的就剩下心灵深处的伤痛。

把以上问题想通之后,就是要结伴到哪里养老的问题。我主张老年生活要远离高楼大厦和市井繁华。因为大厦再密集,没有一座是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领地;街景多么热闹,也不是老年人能方便闲逛的地方。而社会老龄化最集中体现的地方就是大城市。虽然高中低档养老院也不少,但基本都是在高楼大厦里,在这样的养老院里养老,老人们只能憋在房间里,因为根本没有活动空间,也就限制了老年人相互广泛结交的自由。在这样的地方养老,时间一长,老人就会感觉到身心疲劳,进而会愈加郁郁寡欢。

有一种最佳选择,就是远离高楼大厦,到县域养老院去养老。比如我们去采风的夏津康泰颐养院,那里有大大的院落,有水有地,有猪牛羊,鸡鹅孔雀和梅花鹿,有葡萄架下的亭台小径,有散发着庄稼味道和清新空气,有城里人渴望而难得的空旷安静。在这样的地方抱团取暖养老,你有多少人都有地方坐,想咋说笑就咋说笑。重要的是,有很多相知的人在一起,会让人找回远去了几十年的快乐。

仅仅从这个角度说,到夏津康泰颐养院抱团养老,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最佳选择。

2023314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