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路
(2023-10-10 05:44:08)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变迁的路
杨延斌
新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最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相比,今天的便捷出行就是那个时代的神话!
1966年我十岁,因为中耳炎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做了手术。为能赶回平原县老家过中秋,在德州农机厂工作的二哥,借了一辆“国防牌”自行车要把我送回家。那时的路况坑坑洼洼,感觉百十华里的路很遥远漫长。我的老家在德州市东南方,早晨启程时,我们和自行车的影子映照在右前方,到了老家,影子已经出现在左前方。一段不算远的路,我们骑行了六个多小时。
关键是我坐在自行车上那种难受的滋味儿此生难忘。因为后座绑着东西,我只得扭歪着身子,左腿盘着右腿蜷曲坐在车梁上。路况的颠簸不平,没坐多一会儿,我的腿和屁股就麻木得没有了知觉。即便几次停下来缓松一下,也不得不先瘫坐在地下,然后再慢慢站起来,那种腿脚麻木酸痛的滋味儿极其刻骨铭心。那天到家后我哇哇大哭着说:“以后我认可走着,再也不坐自行车啦!”
因为当年路况不畅通,也影响到我和姐姐的亲情来往。1977年9月27日,是那年中秋节。当时我工作在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为了想到大哥家过中秋国庆双节,同时探望三姐,我于9月25日到了芜湖。
当年即便乘坐火车也不能痛痛快快。三千多公里的路,我折腾到芜湖要五六十个小时。那时的火车不对坐,车次也少,赶上节日前,车上拥挤得像蒸馒头,一节额定不到一百二十人的车厢,至少挤满二百多人,你想抬脚再落下,就会踩到别人的脚。车厢里弥漫着混杂的臊臭气味儿,加上乘客起起浮浮的喧闹声,哀怨声,小孩子的哭叫声,我为此一路心情烦躁至极。最难受的是在车里上厕所,几乎得在人头上爬过去。那年我一路站了五十多个小时,到芜湖后,发现腿脚长“胖”了许多。
我的三姐从山东嫁到芜湖江北有个叫雍南张汪村的水乡,大哥就住在芜湖市长江南岸几百米的石头路,和三姐家隔江相距不足二十公里。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我不顾大哥大嫂的劝阻,坚持要去看三姐。
要去芜湖江北,得起大早在八号码头排队买船票,过江后再乘江岔小帆船。如果小帆船上超过六个人我就不敢上去,很担心有翻船的危险。那天我带上雨靴做了步行准备。我从早晨太阳一露头出发,走到三姐家已是夕阳泛红。不到二十公里的路,我赶了八九个小时。走在泥泞不堪的路上,那种累饿交加的滋味儿,让我牢记一辈子。我便在心里责怪三姐:咋嫁到这么一个水汪汪几乎看不到地面的鬼地方?
第二天吃过三姐给我做的一碗炒米荷包蛋,三姐夫便划上小木船,送我到芜湖江边码头。小木船是逆流而上,感觉行船的速度不比步行快多少,到了码头已经是午后一点。或许那天是八月十五,想过江的人比平时多的缘故,就为买到一张过江船票,我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那种排队的焦急真是难忍且无奈。
当今芜湖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交通状况早已是水陆空畅通无阻,飞架南北的江桥拉近了两岸的距离。通向三姐家的路,已经是六车道的高速公路,且有了高铁站,把原来一天的时间缩短到几十分钟。我的山东平原县老家也通了高铁,高速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往年那种不平坦的路况已经成为传说。
回想几十年前的公路铁路状况,和今天便捷的交通大有天堂地狱之别,这种幸福的获得感来得太快了!我见证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正确理念,亲身感受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和飞机,就是国家从贫穷到富强起来的里程碑标志,也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幸福之路!
今天中国的路,已经南北东西五湖四海畅达无阻,所有的天堑变成了通途,曾经的遥远都缩短成一张票的距离。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富强起来的小康社会,心里充满无限的快乐感和获得感,我由衷感恩这个国家并十分的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