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津贴那点事儿

(2023-09-26 05:36:44)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读梁衡文章有感2500
 说说津贴那点事儿
 杨延斌
 
    20211220日,我在《发现当下》平台读到原《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先生的文章:《享受岂能是头衔?》。梁先生说“有件事情想了很久,不吐不快。常见报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梁先生能够犀利地针砭世俗时弊,且直抒胸臆,观点新鲜独到,文中似有刀枪匕首,直戳虚夸炫耀者的胸膛。我感受到了一种淋漓尽致的痛痛快快。若不是梁先生终于憋不住了,站出来“不吐不快”,我就有可能被这个津贴那个津贴的迷幻忽悠一辈子。
    拜读梁先生大作之后,长了一个冷门知识,弄懂了国务院设立“特殊津贴”的真正含义。一直认为享受某某特殊津贴有点神秘色彩,以为是中国现社会极少数人享有的特殊政治性待遇,也真以为是一种对有特殊贡献者带有政治色彩的特别头衔奖励。却原来,这个“特殊津贴”,根本与政治待遇或头衔没有亲戚关系。以后,我若再听到有人介绍或者自我炫耀“享受某某特殊津贴”者,再不会感到是一种令人赞羡的荣耀了。这并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而是认为不宜常挂在嘴上。就像某某偶然和省长吃了顿饭,那可能是你的荣耀,但你要逢宴就提这个事儿,恐怕就没人理你了。因为你是在不合适的场合,和一干不合适的人群,说了一个很不对等的话题。
    这些年,常常听到有人隆重介绍或者是自我炫耀,某某家,某某师,享受某种特殊津贴。我一直误以为这是国务院给予某某人的政治荣誉。拜读梁先生的文章,才知道这个“特殊津贴”,不是国家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士授予的一个特别头衔,也不是一种可以时时挂在嘴上的政治待遇。幸亏梁衡先生捅漏了这层神秘,我才弄懂某项特殊津贴,仅仅是一种生活补助而已。这样,我就联想到一个问题,在全国宣布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前,几乎每个省都有贫困县,国家对这些贫困县都有某种或者多种“特殊津贴”,却没听到过贫困县的县长把享受这种国务院特别补贴挂在嘴上炫耀,就连贫困县的普通百姓都知道,戴着这个贫困县的穷帽子不值得炫耀。反而大张旗鼓宣扬的,是某某县摘掉了贫困县的穷帽子。也就是说,一个人贫困和一个县的贫困不是社会的光彩新闻,你摘掉了穷帽子才是值得炫耀的新闻。
    梁先生还讽刺说:“这个‘津贴’施行于20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生活拮据,于是为一部分精英人才发津贴,有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意…… 想不到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 事情虽小,却关乎社会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 正常情况下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家补助,如果真拿了别人的补助或政府给的补助也会心怀忐忑…… 现在反过来了,把‘津贴’挂在嘴上,显于报端,足见其浅。此现象文科多于理科,而犹以书画界为最。媒体也无知,跟着捧。…… 就像某一级首长,在单位吃小灶,出门坐小车,如果每开会或印名片,都要称:享受小灶,小车者某,这成何体统,他还算个首长吗?”我感受到梁先生以上的话,好像句句都在扇某些人的脸。咱中国人自古就有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德认知。即便你吃的是某项津贴,也应该有个欠国家的念头。而你不光拿了津贴,还好意思到处炫耀,这就不怨别人小看了你,而是你自己把自己做小了。的确有点儿浅。
    现在有些人太工于搞虚夸自我炫耀讨要掌声那一套了,一介绍某某人的头衔就是一大串的头衔。一个人哪有精力旁顾得了那么多层面?为此梁先生的文中讲了一个讽刺故事:“有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内容只有一句: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下面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包括‘享受津贴’,占了大半页纸。那个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想来这编辑回信的当时,内心一定荡起强烈的厌恶与轻蔑,他指的水平当不只是文稿的水平。”看看还是个大学教授呢,丢人现眼了不是?
    梁先生中肯殷切地警示说:“无论大的还是小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脚踏实地,不欺世盗名。”如此说来,“脚踏实地,不欺世盗名”却是一个人必修的德性。
    “区区津贴,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国要强,先强国民;国民要强,先强精英;精英尚如此,泡沫何其多,国事实堪忧!我担心,如果有人出国去也印一张‘享受’字头的名片,一是外国人看不懂,二是真看懂了就更糟,要大丢人格。我们常批评世风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艺圈太浮躁,干部少学识等等。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危机。”梁先生的话,多么的震耳发聩语重心长啊!
    这下终于弄明白“津贴”到底是咋回事了。就像社会上失能人享受的政府低保补贴,残疾人享受的国家待遇,贫困者享受的社会最低生活补助,复转军人享受的国家补助,都是一种国家特殊津贴,而且只要愿意拉大旗当虎皮,也可以冠以国务院某某项特殊津贴,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都不能算作可以时时能挂在嘴上的荣耀。一个有真本事的人,该想要用能力甩掉这种国家恩赐。因为一个人只要戴着一顶有“津贴”字眼的帽子,他就是多么风光也是欠着政府的一份情。
   必须看到,享受政府津贴是一种无奈。如果有人再不把“津贴”当生活的依靠,像曾经的贫困县甩掉穷帽子一样,那才是可以挂在嘴上的荣耀。期盼有一天,能有哪个享受“特殊津贴”的精英宣布,再不需要领这个津贴了,那才能证明他是在脚踏实地凭本事活着。而且那才是社会新闻。
   很少能读到像梁衡先生这样的好文,真是一种从感官到精神的享受。他的“不吐不快”,是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更是对某部分人的可怜和大爱。句句忠言,强于那些肤浅的粉饰。
   不反对津贴,是说有些人拿着津贴当金子往脸上贴,且当成资本到处炫耀不适宜。假如宣扬的是把津贴如何变成动能来回馈社会,那就另当别论。
              
                                         20211231日晨于济南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