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悲壮的历程》
(2020-10-06 01:32:12)分类: 原创 |
1345字
难忘《悲壮的历程》
杨延斌
《悲壮的历程》是一本只有几万字的小册子,是原红军西路军三十军副军长程世才写的革命回忆录。最初看到这本书是在七十年代末。当时,书中的悲壮情节曾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多次为那些英勇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还坚定着胜利信念的红军战士流下热泪。
从精神层面说,《悲壮的历程》影响着我一生的价值取向。现在很难想象,那些红军战士在零下三十多度严冬,身穿破单衣,脚穿破草鞋,还遭受着国民党军队和马步芳匪军的围追堵截,缺医少药,断炊缺水,还得与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拼死厮杀,有的战士被活活冻死饿死,伤得只剩一只手能动的战士,还要为能战斗着的战友压子弹,只剩一口气的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或不愿成为战友的负担,就自己滚下山崖活活摔死……看到这样的情节,震憾得我浑身血流加快,心胸起伏难以平静。那些面临绝境的红军先辈们,当时多数还只是二十来岁的小青年,特别是那个三十军妇女先锋团的女战士们,她们从团长.政委到战士,还都是十五六岁至二十来岁的花季姑娘。但是,她们和敌人拼杀的残酷景象,从她们瘦弱的身躯迸发出的勇敢顽强令我此生不忘和钦佩!我曾把她们假想为母亲们。
我之所以忘不了这本《悲壮的历程》,就是向往那些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理想和信念的重要,也懂得了坚强的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首要因素。当时,红军和“国军”的力量不成正比,而红西方面军又深受张国焘左怕“国军”右怕日军的逃跑主义所害,错误地走上一边是祁连山.一边是荒芜无望的沙漠之路。按常规,面临绝境的红军就是没有敌军的围堵追歼,也会被沙漠和冻饿吞噬。但是,从指挥员徐向前.李先念.程世才等到每一个红军战士,都用超乎寻常的坚强勇敢,克服着处处夺命的艰难险阻。众志成城的官兵之间比的是勇敢,争抢的是困难和牺牲,相互间把最后一口食物留给战友,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
记得书中有一位叫熊厚发的师长,肩骨被敌人打断了,还在若无其事地勇敢镇定着指挥战斗,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在掩护着战友,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牺牲在战壕里。几十年来,这位师长的英勇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电话:13791077449(微信同号)
住址:济南市槐荫区绿地国际花都一期六号楼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