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化学教学思维导图体验小结

(2016-12-27 15:47:45)
标签:

365

教学心得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刚刚结束的德州市教委组织的德州市名师成长俱乐部培训中,我再次接触到思维导图的思想,不禁反问自己:在暑期培训中,曾经有过关于思维导图的学习,并感觉清新,但为什么自己没有真正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呢?马莉老师不但用了,而且收获颇多,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她又是怎么做到的?

马老师提到的案例,基本上是初中及小学甚至是幼儿教育中,在学生智力开发方面思维导图所起到的作用,那么,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否也能发挥其作用呢?

对此,我重新思考了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从思维导图的角度分别从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的角度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感觉可用性空间比较大。

二、高二化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体验

1、新授课

结合我校探究式课堂模式,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例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节中,给出两个主题: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你对教材的哪些说法存有疑问?然后出示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示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图上的合适位置表示出来。

结果: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我发现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有: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有关离子的水解;表示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可以用水解方程式表示;水解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及规律有哪些;可以根据盐电离的离子的特点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等等。内容充实,而且基本思路清晰,明显体现出知识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且,也明显体现出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误区,于是课堂的探究点也就清晰的浮出水面,作为教师,我也能够顺利找出适合于学生探究的问题,让大家在合作学习中顺利解决并充分训练,再通过思维导图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规律。

感触:思维导图有利于整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的效率。

2、习题课

改变以往习题课的上法,我以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在学生对所出现的错题进行初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自主对错题分类整理的要求,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误区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对《酸碱中和滴定》一节的习题,学生普遍反映误差分析极容易出错,于是我和大家一起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将误差分析分成了读数误差、润洗误差、滴定误差、气泡误差等若干考察角度,并合作研究了各种情况对滴定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导致所取待测液偏少的操作,将使滴定结果偏小;导致所耗标准液体积偏大的操作,将使滴定结果偏大等结论。

感触: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规律总结能力。

3、复习课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知识点细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应用性考察多,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以上,都是大部分高二学生在学习化学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因此,学生在复习课中表现出了知识遗忘较快、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困难等现象,这些都是导致降低答卷正确率的主要原因。

思维导图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呢?

我用《盐类的水解》做了尝试。这是一节典型的知识容量大、重点多、考点多、题型多样化的内容。课题一出现,学生就表现出为难的情绪,他们似乎感觉内容太多了,无从下手。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你最熟悉的知识点是什么?你最熟悉的题型是什么?)分别思考并及时记录有关内容。开始学生答出的内容是片段式的,慢慢多了,而且题型和知识点的联系也密切起来,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黑板上呈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发现有些知识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就及时进行了整合与精简,有些问题的考点是一致的,就将其归为一类。这样,盐类的水解知识体系与题型归类就逐步呈现在大家面前。

感触:思维导图能够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新旧知识立体化,激发学生整合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高中化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建议及方案

    建议: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学科教学中,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教师切忌将思维导图简单的作为课堂小结。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思维导图成果再生动,也远远不及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整合学习成果、构建知识体系的效果,这是学生体验自身学习成果,感受学习成就的过程。

应用方案:

1.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学生整理的预习及学习成果:从“已明白”、“有疑问”、“不明白”等层次帮助学生清理学习成果,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在学生的反思中应用——帮助学生构建多维度知识体系: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了《碳的多样性》之后,就可以尝试——从酸性氧化物角度认识CO2的性质;从离子反应角度总结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反应规律;从氧化还原角度理解碳单质、COCO2的性质及其规律。这样,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刚刚学过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感悟化学的魅力。

3.在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应用——学会处理试题:用“熟练并准确”、“能做对但不熟悉”、“不完全正确”、“不会做”明确题目的完成程度;从题型角度总结常见考点的考察角度和考察方法,例如对沉淀溶解平衡中“沉淀的生成”条件,可以以已知浓度的两种溶液混合是否有沉淀生成,也可以问向浓度均为0.01mol/LNaClNaBrNa2CrO4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阴离子的沉淀顺序等多种不同的考察方法和角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一知识在不同情景问题中的应用策略和规律,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四、后记

    任何一种方法,都应该通过实践来体现其实际价值,来熟练并完善其使用技巧,思维导图也不例外。它吸引学生的最大理由就是主次分明的条理性特征、色彩分明的活泼性特点以及水到渠成的引导性作用。希望如专家马莉老师所说的那样,利用思维导图开发学生的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我要学习”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