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例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人物的类型

(2018-06-04 08:41:29)

例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人物的类型

高一语文组  张兰英

  要: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关于小说人物的理论中,最经典的是福斯特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划分。本文以福斯特人物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人物的形象类型,并进一步指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

关键词:人物,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中学语文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认为,“人物是戏剧或叙事作品所描写的人,读者将其理解为拥有特定的道德、才智和情感特征,并通过人物的话语和其特有的话语方式——对话——与他们的所作所为——行为——进行推断,从而解读作品中的人物。” [1]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认识:第一,人物是小说中实体,是独立的要素;第二,人物具有特定的形象,这一形象又具体地表现为某种道德、才智或情感特征。因此,阅读小说,理解人物,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在关于人物研究的理论中,最经典的理论莫过于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人物类型的划分,即“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2]。本文将以福斯特的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人物的类型。

一、扁平人物

在福斯特的理论中,“扁平人物”又被称为类型人物或者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当其中包括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 [3]简单地说,扁平人物是指那些性格单一而缺少变化的人物形象。因此,韦勒克进一步论述到:“‘扁平’的人物塑造方式,即某种静态的塑造人物的方式,只表现一个单一的性格特征,也就是只表现被视为人物身上占统治地位的或者在社交中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 [4]

由于扁平人物性格特征的单一性,其人物形象往往以一种漫画式面目展现。在中外小说中,最典型的扁平人物莫过于契诃夫所塑造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在这篇小说中,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愚昧顽固,并且以“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为标志性的语言。此外,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也成为“吝啬鬼”这一典型形象的代表。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同样缺少变化。例如毛纶、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时提出主要人物“三绝”说,即“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这样一种人物塑造的方法,将“人物品性与才能的主导面加以放大” [5],虽然塑造了流传至今的人物形象,但这样的“性格”“似乎有违生活逻辑”,以至于鲁迅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写关羽之义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在现当代的小说中,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扁平人物,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等。这些人物的形象虽然缺少变化,但却极具代表性,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代表。

不过,有的时候,人物形象过于扁平往往走向极端。例如建国后的小说创作中,过于强调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完美无瑕,反面人物一无是处。这样的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二元论”除了给文学史留下了一系列面目模糊的“高大全”的形象外,并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

二、圆形人物

与扁平人物相对的另外一类人物形象,便是“圆形人物”。所谓的“圆形人物”,其性格特征复杂而丰满,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人物往往具有一个核心性格,但在不同的情境中又呈现出不同的侧面,或者说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不断地发展。因此,这样的人物性格又是“动态型的”“发展型的”。正如艾布拉姆斯所说,“在一部作品中,人物的观念和性格可以保持基本‘稳定’或始终如一,人物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逐步发展或由于经历危机而发生性格和观念的突变。” [6]

圆形人物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同样也非常普遍。例如,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老贝尔曼,他一开始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穷困潦倒、脾气暴躁的破落艺术家形象,几乎无法引起读者对他的好感。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尤其是他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在夜里冒着风雨画常春藤叶而不幸染病去世,老贝尔曼的形象一下子就光辉起来。此时,我们再回味他的关于创作一幅杰作的许诺,就会发现老贝尔曼正是作者所极力塑造的光辉的形象。在这篇小说中,老贝尔曼的形象具有多个侧面,小说的前半部分展现的是的他穷困潦倒的一面,而后半部分展现的是他舍己救人的另一面,由此老贝尔曼的形象才丰富、圆满、立体起来。

人物性格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展现不同的侧面,同时,人物性格也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例如,在莫泊桑的《项链》中,马蒂尔德夫人一开始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形象,这一形象在她向往舞会、借项链参加舞会等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扁平人物。但是,随着丢项链、攒钱还项链等情节的不断发展,经历人生变故的马蒂尔德夫人的性格也不断发展,由以前的爱慕虚荣发展为勤苦耐劳、脚踏实地,由此,她的形象也变得丰富、立体起来。

 

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对比,并不意味着圆形人物一定高于扁平人物。仅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上来说,“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但是,“有的扁平人物的性格特点被历代的人们当作人的某一特别的长处或短处的代称,成为一种‘共名’,这类扁平人物是有生命力的。” [7]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部复杂的小说经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缺不得扁平人物” [8]。因此,可以说无论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都有其特殊的文学价值,都在文学作品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E·M·福斯特著,冯涛译:《小说面面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

2.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李桂奎:《中国小说写人研究》,三联书店,2015年。

4.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 []M.H.艾布拉姆斯、弗杰里·高尔特·哈珀姆主编,吴松江、路雁、朱金鹏等译:《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第10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6页。

[2] []E·M·福斯特著,冯涛译:《小说面面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61页。

[3] []E·M·福斯特著,冯涛译:《小说面面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61页。

[4]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258页。

[5] 李桂奎:《中国小说写人研究》,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30-31页。

[6] []M.H.艾布拉姆斯、弗杰里·高尔特·哈珀姆主编,吴松江、路雁、朱金鹏等译:《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第10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6页。

[7] 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页。

[8] []E·M·福斯特著,冯涛译:《小说面面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65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