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向摄美
老向摄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83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2023-03-28 10:20:09)
标签:

纪实

乡村

摄影

人文

图片

分类: 摄美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3月24日的前夜,春雷滚滚,电闪雨注;当晚,又是电闪雷鸣,大雨中夹杂着冰雹,春声乒乓作响。奇妙的是,当日白昼却雨住风息,我应章政先生等人之邀,步入月岭通江古道……
       灌阳县文市镇的月岭村,是岭南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月岭村通往灌江的石板古道,聚天地之精华,交织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神奇的自然景观。其上有百岁亭、 古炮楼、古牌坊遗址,两头分别与文昌阁、沙坪古渡相接;其下,还有一条地下可水可陆的岩洞与古道并行,实为神妙,令人拍案惊奇!
       本文不谈月岭名声远扬的建筑群,而只说与通江古道相关的人文地理。
       面让我慢慢道来:

       古迹塘之水绕月岭村前而过,在村北潜入白竹岩,经地下暗河汇入灌江。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白竹岩是月岭村神奇又神秘的地下防御工事,里面既有水道,又有旱路,更有容纳数千人避险的大厅、粮仓。此岩进口有里外两道石门,石门上下都有射击孔,甚至进入岩洞之水也有石砌的栅栏,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进。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石门内
景。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从洞内的石门可见村边的文昌阁,步月亭也依稀可见。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本文所说的通江古道,从
昌阁开始。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然后蜿蜒上山。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不一会,途中有亭子相迎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此亭叫
百岁亭,为石、砖、木结构的硬山式建筑。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此亭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该村在外地任知县的唐志燮为母亲文氏九十六岁高寿所建。亭内有石凳供人歇脚。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穿过百岁亭上行不远,古道已至高点。此地有一座古堡,也称古炮楼。古堡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由硕大的青石垒砌而成,形方,高三到四米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古堡四角有突出的炮位,被防护的四周无一死角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古堡厚重坚固的石门。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古堡中间,有两处露天山洞,一边通往月岭村傍防护严密的白竹岩,另一边通往灌江边的沙坪古渡。这就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应急避险系统——既可在古道上“明逃”,也在岩洞和古堡中坚守,还能在万不得已时从暗道入江“潜逃”——这在战乱或土匪成堆的时代,犹为有用。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古堡居高临下,灌江历历在目。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从古堡右侧石径不远处,有一古牌坊遗址。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古牌坊上部不存,只空留基坐,其名,已湮没在岁月深处。
静坐望远,是否有“令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继续下行,我们来到了灌
江之滨。此地水深波平,人称沙坪古渡。该渡建于明初,口岸由大石条筑成,连通灌江两岸的要津之一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渡口水天一色,有绿柳映江。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新建的埠头,曲线可人,江景秀美。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回首古渡靠山处,一个巨大的岩洞面江耸立。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岩首有清乾隆年间名士刘文梅题刻的“步月岩”三字。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这又是一处神奇之境!似一桥飞架,洞内洞外皆有洞天,其前可见江流,其后也有阳光绿树。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此岩高大宽敞,地面平坦,可容数百人。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洞口似有佛像。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往里深入,昂首仰望,见步月岩的顶部又分叉生出一道斜卧的天然石桥,宽米余,长十来米,人称步月桥。由此岩顶形成了大小两个“天窗”。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章政说,往时赶考之人,常折一桂枝过步月桥,寓意攀月折桂。
       下望: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步月岩“大天窗”之下,有一洞口,这是连通白竹岩和古堡的通江出口。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白竹岩而来的地下水从步月岩下的深潭汇入灌江。古渡之下,现已有高速公路桥横跨灌江,天堑变通途。
月岭通江古道,交织着神妙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月岭之境,得天独厚,人文与自然交辉。漫步月岭通江古道,可探奇、可怀古、可风月、可诗画……
      友人在步月岩面江而笑:此地可饮酒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