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又是春来早
http://s8/mw690/0042hgjzgy6G5rapRZl67&690
日前,与几位影友往凤凰山的凤东村采风,时冬风还飒,山岚间的桃花紧追着还未凋谢的梅花,树树盛开、春意盎然,村民正采集着满是花蕊的一捆捆的桃枝,准备运往城里,趁赶早春花市。
今年这里的物候又提早了!“叔叔,什么是物候呀?”旁边同去的影友的孩子对我脱口而出的话认真了,“大概是关于动植物的气候吧”。我知道这不是完整的答案,可是,对于孩子,我们能够说出多少关于物候的知识呢?
翻翻书,真佩服古人知识的丰富,举一本《诗经》为例,从“四月秀葽,五月鸣啁”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一年里什么时候花开鸟叫养蚕桑收谷子如数家珍。有趣的是,即使是谈恋爱、诉不平,他们都会以生物和气候来比兴,河洲上鸣叫的鸠鸟,便唱出了千古传诵的《关雎》篇,引起怀念故国哀思的,竟是地里的小米、高粱!
其实,古人重视物候知识,他们深懂气候环境与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凡耕之本,在于趣时。”中国古来以农立国,即使是士大夫知识分子,往往也与农夫一样重视桃始花、仓庚鸣、鸿雁来的自然现象。如南宋诗人陆游不但留心、还用于预告农时,《鸟啼》诗中:“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简直就是一个老农了!
我记得上初、高中,那时提倡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学期中总有一个月要到农场,插秧、拔草、种地、放牛、割稻,农业课的课程,就是老师教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相差不过一两天。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是八二三。”把这歌背熟了,可推算某一个节序是几月几号,然后是相应该种什么作物、做何农活,还实地在田野里考试记分。这些今天看来不是正规课程,却让我们这些城里学校来的孩子们懂得了做一般农活,认识了在大自然条件下生活的一些密码呢!
前几年因为摄影,我记录了韩江三角洲平原各处一些植物开花的时序,比如桃花、木棉、荷花、羊蹄甲、蜀葵、龙船花的初开、盛开的时间;这个笨犯法居然有些成效,除了每年能适时适时注意、拍摄外,还认识了野外不少花木的名称,就象古人所说的“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还发现了每年同一种花的花期都有所变化,是随着整个气候条件而调整的,观察花期的早晚,可增加拍摄的乐趣!
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城镇和工业都发展了,自然却离我们家门越来越远,无边林立的高楼往往听不到鸟虫、风雨声,根本感受不到生物的脉搏,问问邻家小孩——有几个知道什么是惊蛰何时霜降?蟋蟀、知蝉什么时候出现?多是一头雾水,一问三不知。
望着眼前大山里浓浓的春意、开得如火如荼的桃花、梅花树,我想,节序的变化、物候的知识里边就蕴含着大自然的密码、生活的哲理,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严峻课题,在把许多生物品种放归自然的同时,是不是考虑我们自己、特别是引导孩子们也更多地接触、观察、了解自然的奥秘,不要忘了: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子呢!
(附图 梅花)
http://s3/mw690/0042hgjzgy6G5rmUT5wb2&690
P2
http://s3/mw690/0042hgjzgy6G5rteMLg72&690
P3
http://s3/mw690/0042hgjzgy6G5rywEBca2&690
P4
http://s1/mw690/0042hgjzgy6G5rEuJ1K90&690
P5
http://s15/mw690/0042hgjzgy6G5rJgvDg2e&690
P6
http://s14/mw690/0042hgjzgy6G5rOapEFed&690
P7
http://s11/mw690/0042hgjzgy6G5rS02w20a&690
P8
http://s7/mw690/0042hgjzgy6G5rVejUG06&690
P9
http://s15/mw690/0042hgjzgy6G5rYc4N02e&690
P10
http://s15/mw690/0042hgjzgy6G5s1hxGS2e&690
P11
http://s5/mw690/0042hgjzgy6G5s4dMoc34&690
P12
http://s8/mw690/0042hgjzgy6G5s78Cjl37&690
P13
http://s11/mw690/0042hgjzgy6G5saBoOCda&690
(黎明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