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家长的困惑:我该不该送孩子去学体育特长?

(2017-11-24 07:17:52)
标签:

健康

教育

体育

育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myuq8ZUWUyHPfbeNjcTGjKMwh7OY16ADQMyMiaMvs0rGHPJt6P5hcKTCGgNQe6iaojic6piceQBVPgNsOJ3icGuApw/0?wx_fmt=jpeg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孩子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日渐下降?明明吃得好,睡得好,却依旧时常感冒?直到送孩子去学体育特长,我这多年的困惑才得到了答案。

最近一位家长与我交流,说出了他心中的困惑:记得以前制定“三好学生”的标准,首先是“身体好”还是“学习好”还曾经引起过争议,甚至有人提出第一应该是品德好。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最新的报道,新兵入伍体检有一半以上不合格。物质条件充裕的今天,青少年体质反而下降,原因无疑就是缺乏体育锻炼。

很多家长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认为保证了营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就好。除了学校的每周几节体育课,孩子回到家里,肌肉、器官、身体各系统得不到锻炼,长期缺乏身体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缺乏户外活动,本意让孩子得到休息放松的寒暑假中,有多少家长会把孩子的体育锻炼列入计划?

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孩子,更不容易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成绩稍有波动,家长就警告道:“还是学习第一位呀!”初三、高三的学生为了保证升学复习,几乎被迫停止体育锻炼,即使休闲式地打打羽毛球、散散步,也满足不了孩子体能的需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2TkvjzAgxzGgA5iaGZCwXj4QnXZR89Bib7bV7Kcg2JhBjgU0gSLJ0c5h8LALX2licZ9VthBSSBNK8d6EApjSUsFQ/640?wx_fmt=jpeg

1.学习体育一项体育特长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孩子的综合素质

网上调查显示,通过对大量经过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观察,经过锻炼训练的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明显优于普通学生。

十几年前,我的孩子经常感冒。后来,他每周都坚持各项运动,冬天不少于3次,春、夏、秋天保持在4-6次,结果真的治好了我孩子经常感冒的毛病。

在心理素质上,运动让我的孩子变得善于协作、思想积极、情绪稳定、自信心强。不仅如此,由于比赛时来球千变万化,要快速判断对手的套路,逐步养成了孩子肯动脑筋的好习惯、尽快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S2TkvjzAgxzUlqgowZwibIEvtBjVxsiaGrq5qGPnCUwvtyILvc4exxw4iacuAQHmrcrBLA9zufxpibtP4vN4KTeBqQ/640?wx_fmt=jpeg

2.青少年体育锻炼,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有促进作用

据相关调查,孩子学业成绩欠佳的第一原因是睡眠不足,其次就是缺乏运动。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大脑负担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容易疲劳、容易紧张,要消除这种紧张和疲劳,必须依靠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身体活动。所以家长安排孩子放学以后的时间时,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活动:游戏、玩耍、运动。

其次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多巴胺可以让孩子情绪兴奋,血清素帮助提高记忆力,正肾上腺素增强专注能力,这些都是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

体育今后也是高考录取标准

如今,有13个省市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项目,这意味着高考也会从原本单一智力评价标准,转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德育成为高考加分项目,体育、美育也会逐一加入。而中考体育加分政策的不断成熟,评价机制的科学客观,为学生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高考中体育科目的加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体育测试已被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以"通过与否"的形式成为高考的参考依据。未来,体育在高考中将变为ABCD等级的客观数量化评价方式,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

体育是综合素质重要体现

不仅是高考,评优、评奖、升学考试、就业安置等,甚至工作后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可持续发展的员工,都要参考体育成绩。

体育科目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竞技场上服从裁判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体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运动中还要学会尊重对手、接受或好或坏的比赛结果,这些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国家倡导发展全民体育运动,如果孩子体育好,还能进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学习和深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2TkvjzAgxy59qDSYeDdSs2kBc6uZ89v025ea0FLZpHHlyrVp0bvLOSUfP0q8iaUsfz7A8VvYL2HibRZDI2ET47Q/640?wx_fmt=jpeg

3.充分的体育运动对孩子有着重大的意义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保证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孩子肥胖、身高不足、体质差都与运动不足有关。身体活动能促进肌细胞内有关基因的作用,加强合成肌凝蛋白、肌纤蛋白、肌糖原等,促进身体的优质发育。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优化孩子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能促使大脑合成血清素,可以有效消除负面情绪,能优化情绪、消除疲劳、增强自信,使人精神焕发。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精准性,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2TkvjzAgxzGgA5iaGZCwXj4QnXZR89BibgqkkjrNygpx6peHR8icLlcgW8gWDULPKzmPOnfrFQZ4I4NL1vsbRstg/640?wx_fmt=png

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体育锻炼还可以全方位增强体质,是预防疾病的最好途径。游泳队里那些经过常年训练,尤其是坚持冬泳训练的孩子,绝少感冒生病。之前常患感冒的孩子,经过一季冬泳训练之后,很顽固的上呼吸道疾病也再没有出现,让家长难以置信。

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有体育的内容,至少让孩子在某一项体育项目中得到系统的训练,保持每天1小时的活动量,才能基本保证身体的活动需要,保证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得到系统的锻炼。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2TkvjzAgxyjKmr5nO59djKVlUhGSdz4YDcaUB8A4wq3AD7ZsQf43W96gS6BU9oMicLLticNf47blbUOCvyVGTOQ/640?wx_fmt=jpeg

据新华社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显示,中小学生越来越“宅”,越来越远离户外活动,每天能锻炼一小时以上的只占35%,完全没有户外活动的占30%,约15%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寒暑假这一比例达到61.4%。201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调查结果,“00后”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运动不足、阅读不足,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高达66.3%,甚至还有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8.3%在休息日基本没有运动。

综上所述,可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其后果和损失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有的家长对孩子做出种种限制,即使让孩子跑跳,也“不准跑出汗”“不要弄脏衣服”,这就是不懂什么叫“充分的身体活动”。活动是否充分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出汗,除特殊情况,孩子每天的活动量最好达到“出汗”的程度。衣服弄脏无非多些换洗衣服的麻烦,和孩子身体发育的大事相比,这点投入是很值得的。

现代社会,低层次的竞争是拼技术,高层次的竞争是拼技术和心理素质,若两者不相上下,就拼身体素质。家长要知道身体素质的确是孩子人生的长远之本,一定要学会打体育这张“牌”。无论从身体健康、学习考试、人格健全还是意志磨炼的角度看,体育锻炼都是一张“王牌”。

https://mmbiz.qpic.cn/mmbiz/S2TkvjzAgxyLJy46U1VA1JW48icNeibQDjvEIrbIzQRky5Q0AHOS23CZ7sOQiamEQfVAxuvdIPjsSf69CggYcavXQ/640?wx_fmt=jpeg

· END ·


欲查看往期精彩的原创文章,请关注高尔夫亲子网(微信公众号:familygolf),更多原创内容持续更新中:


【热点】提前一年半!中国女孩叶雷被斯坦福录取 高尔夫成美国名校敲门砖


【热点】姚明:体育就是玩,不该被扭曲成技能教育  


【回顾】林钰鑫和徐乐高尔夫冠军之路分享会实录 干货满满 


【回顾】高尔夫世界第一冯珊珊教练Gary做客高尔夫亲子网(上)(下)


【回顾】LPGA球员、杜克大学校队队员刘钰做客高尔夫亲子网语音实录


【回顾】华盛顿大学校队队员罗莹做客高尔夫亲子网语音实录


爸爸妈妈,今年冬天寒假去哪儿?

2018精彩冬令营推荐


一起来嗨爆冬天

        

       【招募】2018美国IMG高尔夫冬令营 权威教练团队引领成长  

 

        【招募】2018美国尼克网球冬令营 我与网球巨星有个约定


        【招募】2018美国IMG篮球冬令营 与NBA球星零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