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HAI七七的时尚笔记
CHAI七七的时尚笔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1
  • 关注人气:1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茶人不得不知道的茶具——陶土茶具

(2016-09-25 10:05:57)
标签:

中国茶道文化

品茗茶具

紫砂壶

陶土茶具

功夫茶茶具

分类: 茶道
喝茶人不得不知道的茶具——陶土茶具

http://s9/mw690/0041Z4Qlzy754PY17gAf8&690

陶土茶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为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发展成坚实的硬陶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随工艺美术的发展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兴古代制陶业十分发达,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装饰几何印纹的硬陶。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因此陶土茶器的话题离不开宜兴。
 
陶土茶具最盛名远扬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

紫砂茶具独特之处在于采用当地独有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成陶火温较高,烧制结致,胎质细腻,气通不漏,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不易馊茶;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问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复杂多变,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随紫砂大师的创作在中国工艺美术上增添了一笔浓彩。
 
明代紫砂工艺大师——龚春。龚春(供春)的 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 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 金石;敦庞用心,怎称神明”。
 
明代紫砂工艺大师——时大彬。时大彬是紫砂工艺大师龚春的弟子,其作品,突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 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因此当时就有十分推崇 的诗句:“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
 
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
清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 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
 
清代紫砂工艺大师——杨彭年。杨彭年的制品, 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 “当世杰作”。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癖好茶壶, 工于诗文、书画、篆刻,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壶。
 
清代紫砂工艺大师——陈曼生。陈曼生的设计,杨彭年的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 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
 
清代宜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变化多端,千姿百态,风靡全球。当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兴盛煮泡工夫茶使用的茶具,几乎全为宜兴紫砂器具,17世纪,中国的 茶叶和紫砂壶同时由海船传到西方,西方人称之为 “红色瓷器”。早在15世纪,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会了制壶技术,他们所仿制的壶,至今仍为日本茶道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陶土茶具工艺大师相继出现的有明万历的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有陈鸣远、 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和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 良等。近代有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人,顾景舟近作 提璧壶和汉云壶,系出国礼品。青年艺人也是人材辈出。

转载须知
本文为茶道部落作者原创
个人分享至朋友圈无需授权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http://s12/mw690/0041Z4Qlzy754PYZewH1b&690

http://s1/mw690/0041Z4Qlzy754PZxRW8d0&690

个人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个人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本博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茶道部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由 “ Cherry柴 博客 ”整理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